HUANG BINHONG (1864-1955)
李鯤生家族珍藏 (編號1180)
黃賓虹

擬米友仁蜀中山

細節
黃賓虹
擬米友仁蜀中山
設色紙本 鏡框
113.5 x 48 cm. (44 5/8 x 18 7/8 in.)
題識:
霄壤千千萬萬山,東南勝地孰躋攀。古人作語詠不得,我寓無聲楮素閒。
觀小米畫並錄題句寫蜀中山。鯤生先生屬粲,賓虹。
鈐印:黃賓虹、黃山山中人
來源
直接得自畫家,並由家族傳承。
更多詳情
李鯤生(1891-1977),祖籍台山,二十世紀上半葉香港工商界人士,次女倩文夫婿為水彩畫家唐德鑑。唐氏的水彩風景畫創作1943年曾在桂林展出,亦曾任職人民美術出版社,五、六十年代編寫《希臘雕刻簡史》、《英國水彩畫》、《西洋美術史》等著作。據藏家後人介紹,唐德鑑因活躍於藝壇而結識黃賓虹,並有機會代岳父向賓翁索畫。“小米”,即米芾長子米友仁,黃庭堅戲稱其為“虎兒”。賓翁曾有詩云:“師古未容求脫早,虎兒筆力鼎能扛。”此幀題跋點明,黃賓虹觀米友仁作品後有感寫蜀中山水,並錄題句,通過積墨渾染的運用追求米氏山水山色空蒙的意境。入藏後由李鯤生後人珍藏至今,彌足珍貴。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畫事精能,全中勾勒;勾勒既成,複加渲染。唐人真跡,二者兼長,細如遊絲,勻如鐵線。勾勒之道,存於筆意。五日一水,十日一石。渲染之工,著乎墨法。用筆之方,前人純由口授,未易名言,要賴循序漸進,真積力久,功候既深,方能參悟。
此幅《擬米友仁蜀中山》,系賓翁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所作。此時期黃賓虹山水畫已參悟到了更深層的境界,筆力是氣,墨彩是韻;氣韻生動,章法嚴謹。題識曰:“觀小米畫並錄題句,寫蜀中山。”
1932年秋,黃賓虹曾應邀赴四川藝術專科學校講學。此次蜀江之行,賓老與畫家吳一峰(1907—1998)同行,中秋由上海啟程,乘船沿長江而上,十二日後抵達重慶,又由宜賓經岷江抵成都。兩岸景色奇絕深秀,尤其是宜賓以上的三峽、漓堆、峨嵋,兩人常站在甲板上寫生,賓老觸景生情,還寫下了不少詩歌。
米家山水,源出於董源,又用王洽潑墨,參以破黑、積墨、焦墨,顧融其味。小米友仁,作山水,清致可掬,煙雲變幻,林泉點綴,生意無窮。賓翁數十載筆耕不綴,深得二米筆墨逸趣,《擬米友仁蜀中山》以積墨法畫蜀中山水,滿紙浮動,山勢迤邐,技法運用靈活多變,積色、積墨、積水及墨破色、色破墨,水破色、水破墨等技法相互交替使用,以達沉雄、渾厚、滋潤的藝術效果。濃淡不同的墨彩、反復勾畫點染,山體以石綠賦色,兼以赭石、紅樹其中,山中茅屋錯落有致。山頂浮圖,用淡墨染出,略不經意,然其水墨要皆數十百次積累而成,故能墨彩瑩鑒、意境深邃。蜀中多奇峰,蜀中也多煙雨雲霧。雲雨霧氣中的高山,看上去若隱若現,有一種潤澤朦朧的感覺。賓翁用漬墨法描摹蜀中山水,可以捕捉到這種美感,自然生動,意境無窮。
此幅《擬米友仁蜀中山》圖為賓翁為香港工商界朋友李鯤生所作,於家中珍藏多年,今由李氏後人釋出,當為識者寶也。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