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件盞托以一整塊紋飾瑰麗的瑪瑙雕琢而成,由中空無底的圓形盞、六瓣葵花形盤和高圈足三部分組成。 盞托雕刻刀法稚拙,打磨工藝古樸,有天真爛漫的宋人意趣,實有別於清代瑪瑙精工細琢之法。 此造型盛於宋代,傳世實例有大維德爵士藏「北宋汝窯天青釉盞托」及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代瑪瑙盞托」可資比較。 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兩件足緣刻有「乾隆年制」篆書款的葵形瑪瑙盞托,其造型、材質、工藝均與18世紀產物有所不同。 蓋因乾隆皇帝好古成癖,每覓得前朝精品佳作,多有加刻「乾隆」款之為。 宋代盞托材質多樣,除常見的陶瓷盞托外還有金、銀和漆質。 而瑪瑙盞托則極為罕見,因其材料奢華工藝難度極大,僅為宮廷和王公貴族所專屬。 瑪瑙中典雅素淨的色彩與肌理,恰恰契合了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的遐想與追求。
目前藝術品市場上僅見2013年12月11日巴黎佳士得「Jacques and Galilia Hollander」專拍中Lot27一件體量稍大的瑪瑙盞托與本品相似,以457.500歐元成交;另有2017年5月30日 香港邦瀚斯Lot103「Baron Eugene Fould-Springer」舊藏的一件嵌銀瑪瑙葵口盞以2.880.000港幣成交,其瑪瑙色澤、肌理、紋飾與本品如出一轍。 值得一提的是,本件瑪瑙盞托由19世紀紅極一時的巴黎銀匠店L'Escalier de Cristal製做了優雅的鑲嵌,這顯然出自於前任歐洲主人的訂製。 古樸的瑪瑙盞托以這種方式得以點綴和保護,也是中國傳統文人文化與法式裝飾藝術的結合。
目前藝術品市場上僅見2013年12月11日巴黎佳士得「Jacques and Galilia Hollander」專拍中Lot27一件體量稍大的瑪瑙盞托與本品相似,以457.500歐元成交;另有2017年5月30日 香港邦瀚斯Lot103「Baron Eugene Fould-Springer」舊藏的一件嵌銀瑪瑙葵口盞以2.880.000港幣成交,其瑪瑙色澤、肌理、紋飾與本品如出一轍。 值得一提的是,本件瑪瑙盞托由19世紀紅極一時的巴黎銀匠店L'Escalier de Cristal製做了優雅的鑲嵌,這顯然出自於前任歐洲主人的訂製。 古樸的瑪瑙盞托以這種方式得以點綴和保護,也是中國傳統文人文化與法式裝飾藝術的結合。
.jpg?w=1)
.jpg?w=1)
.jpg?w=1)
.jpg?w=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