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他(常玉)用筆觸和色彩的對比展現一切,而他最美的作品,往往也是最簡約的。」——趙無極
1930年,常玉創作了《曲膝白色裸女》,這幅畫作屬於他最早期的十二幅裸女作品之一,正值他人生與事業的巔峰,展現了他以西方油畫媒材貫通書法精湛技藝的非凡才華。當時的常玉剛與哈蒙尼耶小姐喜結連理不久,不僅藉著其剛完成的裸女畫作而贏得了眾多媒體的讚譽,又得到他年前結識的藝術收藏家與經紀人皮埃爾-亨利·侯謝的鼎力支持。作為移居巴黎蒙帕納斯區並經歷「咆哮的二十年代」的中國藝術家之一,裸女成為常玉最早開始廣泛探索、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題。對於習慣了中國傳統保守女性觀念的他來說,這一題材蘊藏著一種石破天驚的全新美感,這前所未見的美感深深打動了他。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首次被侯謝收藏以來,《曲膝白色裸女》先後輾轉於兩位著名常玉藏家──希耶戴和德福斯之手,在過去將近一個世紀中一直珍藏於私人藏家手中。
常玉曾在當時相對自由的法國大茅屋藝術學校學習人體寫生,他以中國書法訓練為基礎的細膩手上功夫,創作了大量水彩與墨水的裸女速寫作品。作為被後世公認為其創作巔峰時期,為數不多的單色畫作之一,本作以極簡的色調和抒情的筆觸,展現了常玉早期在東西方美學和空間概念之間尋找融合的探索──這種探索貫穿了他此後數十年的創作靈感。
巴黎記者皮埃爾·若弗羅伊曾將常玉譽為「本質主義的發明者」,因為「他在繪畫中將東西方融合,以一種高雅壯麗的形式,讓過往的常規參照都一一失效。」(引自周安琪,〈定義現代「文人」與白人女性身體在現代中國文學和藝術中的角色〉,《現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第29卷第1期,2017年春季刊,第29頁)這種卓越的才華在《曲膝白色裸女》中展現得淋灕盡致。畫面中,膚色潔白如象牙的女性裸像彷彿浮於如夜空般深邃的背景之上,僅用幾筆優美的曲線就將身體勾勒出猶如中國書法般的韻律感。然而,細細品味後會發現,這些看似隨筆揮灑的線條,其實是通過蝕刻技法精心繪制而成的。常玉有意選擇深色背景,並以刮除顏料(即減去而非另外著色)的方式勾勒主體,將東方美學中「形與留白相輔相成,不畫之處自有奇效」的理念與西方超現實主義的負空間概念完美結合。通過對油畫慢乾特性的深入研究,常玉在形與留白之間營造出一種複雜而微妙的互動,超越了傳統的透視與空間形式的局限。
常玉以寬闊的筆觸將整幅畫布塗覆上一層深色,為這件作品賦予了古老的質感和如夢境般幽靜的深度。漆黑的背景在常玉的作品中並不罕見,它讓畫中的主體浸潤於超現實主義的氛圍之中。畫中的白人女性裸像被從都市的現代性中剝離出來,彷彿倚靠在一個充滿潛能的神秘空間里。正如藝術史學家汪悅進所觀察到的,常玉筆下的裸女「帶有一種漂浮著的、與夢學相關的潛在氣質,成為通往「奇境」的門戶,一個可以瞥見前方和未知的、救贖的地平線」(汪悅進,〈常玉:巴黎的中國超現實主義者〉,引自《常玉:身體的書寫》,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展覽圖錄,巴黎 2004年,第62頁)。此外,這幅畫作中那被拉長與橫向延展的女性裸體,以及其具動物特質的肢體,與人類直立姿態的垂直性形成鮮明對比,透露出常玉在裸女作品中隱含的動物性象徵。常玉選擇將女性身體陌生化,或許是為了在他的作品中融入超現實主義的詩意獸性,同時也更深入地探討當時社會對美的定義。他筆下的女性裸像既親近、又疏離,既溫和順從、又不可預測。
常玉裸女作品中的奇幻特質,與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實驗性攝影的興起密切相關。隨著第一台便攜式相機的發明,實驗攝影因此得到了蓬勃發展。作為巴黎畫派中少數擁有便攜相機的藝術家之一,常玉與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安德烈·柯特茲和曼·雷可算志同道合,他們通過在攝影作品中的形狀重塑實驗來探索潛意識和內心精神世界。而常玉在《曲膝白色裸女》中以單眼描繪裸女,與曼·雷1931年大作《物質優先於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皆以身體的形態為形式的載體,來捕捉心靈的幻想、狂喜和夢境。與此同時,這件作品還承襲了中國文人畫獨特的詩意情懷。裸像沈浸在神聖的乳白洪流中,猶如一座宏偉的山嶽,與背景融為一體,正如梁楷潑墨仙人畫中,仙人與山水融為一體,觀者被邀請進入畫境,成為「天地」間的一部分。由此,在常玉的眼中,裸女不再屬於我們的世界,而是指向一片充滿無限可能的天地。
與莫迪里阿尼偏愛以近距離視角描繪人體核心、激發出直截了當的性張力不同,常玉則聚焦於人體的四肢,以此表達他對女性的欣賞。在本作中,誇張而飽滿的大腿象徵著女性的解放,也體現了藝術家對一種全新美學標準的推崇;而那只緊貼在女主角側臉,彷如佛手柑的手,讓人聯想到中國宮廷畫作中的香櫞,象徵女性的性魅力和情慾。常玉以簡約而靈動的手法描繪女性裸像,不僅彰顯了他捕捉精神共鳴的高超技藝,更體現出了他對這一不朽題材──裸女──精妙而細膩的再創作。常玉的作品充滿了極富詩意的暗示與幽默感,這種自成一派的獨特風格深深扎根於他自身文化中的文人傳統。
常玉對描繪非中國女性裸體的偏好,也是他與當時的中國同輩藝術家如徐悲鴻、林風眠和潘玉良等人形成鮮明對比的重要因素。他對描繪「他者」──即白人女性裸體的渴望,恰如其分地展現了他的前衛視野以及勇於涉足陌生領域、擁抱與自身截然不同的文化的勇氣。本作《曲膝白色裸女》中那不拘一格的白人女性裸像,象徵著女性在不確定性中蛻變為更強大甚至更為可畏的存在。2004年,這件作品出展於由胡安·米羅基金會主辦之群展《女性──現代性的蛻變》,仿佛引證了常玉筆下的裸女蛻變為自由的化身──一個超越時間,現代性的永恆象徵。
1930年,常玉創作了《曲膝白色裸女》,這幅畫作屬於他最早期的十二幅裸女作品之一,正值他人生與事業的巔峰,展現了他以西方油畫媒材貫通書法精湛技藝的非凡才華。當時的常玉剛與哈蒙尼耶小姐喜結連理不久,不僅藉著其剛完成的裸女畫作而贏得了眾多媒體的讚譽,又得到他年前結識的藝術收藏家與經紀人皮埃爾-亨利·侯謝的鼎力支持。作為移居巴黎蒙帕納斯區並經歷「咆哮的二十年代」的中國藝術家之一,裸女成為常玉最早開始廣泛探索、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題。對於習慣了中國傳統保守女性觀念的他來說,這一題材蘊藏著一種石破天驚的全新美感,這前所未見的美感深深打動了他。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首次被侯謝收藏以來,《曲膝白色裸女》先後輾轉於兩位著名常玉藏家──希耶戴和德福斯之手,在過去將近一個世紀中一直珍藏於私人藏家手中。
常玉曾在當時相對自由的法國大茅屋藝術學校學習人體寫生,他以中國書法訓練為基礎的細膩手上功夫,創作了大量水彩與墨水的裸女速寫作品。作為被後世公認為其創作巔峰時期,為數不多的單色畫作之一,本作以極簡的色調和抒情的筆觸,展現了常玉早期在東西方美學和空間概念之間尋找融合的探索──這種探索貫穿了他此後數十年的創作靈感。
巴黎記者皮埃爾·若弗羅伊曾將常玉譽為「本質主義的發明者」,因為「他在繪畫中將東西方融合,以一種高雅壯麗的形式,讓過往的常規參照都一一失效。」(引自周安琪,〈定義現代「文人」與白人女性身體在現代中國文學和藝術中的角色〉,《現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第29卷第1期,2017年春季刊,第29頁)這種卓越的才華在《曲膝白色裸女》中展現得淋灕盡致。畫面中,膚色潔白如象牙的女性裸像彷彿浮於如夜空般深邃的背景之上,僅用幾筆優美的曲線就將身體勾勒出猶如中國書法般的韻律感。然而,細細品味後會發現,這些看似隨筆揮灑的線條,其實是通過蝕刻技法精心繪制而成的。常玉有意選擇深色背景,並以刮除顏料(即減去而非另外著色)的方式勾勒主體,將東方美學中「形與留白相輔相成,不畫之處自有奇效」的理念與西方超現實主義的負空間概念完美結合。通過對油畫慢乾特性的深入研究,常玉在形與留白之間營造出一種複雜而微妙的互動,超越了傳統的透視與空間形式的局限。
常玉以寬闊的筆觸將整幅畫布塗覆上一層深色,為這件作品賦予了古老的質感和如夢境般幽靜的深度。漆黑的背景在常玉的作品中並不罕見,它讓畫中的主體浸潤於超現實主義的氛圍之中。畫中的白人女性裸像被從都市的現代性中剝離出來,彷彿倚靠在一個充滿潛能的神秘空間里。正如藝術史學家汪悅進所觀察到的,常玉筆下的裸女「帶有一種漂浮著的、與夢學相關的潛在氣質,成為通往「奇境」的門戶,一個可以瞥見前方和未知的、救贖的地平線」(汪悅進,〈常玉:巴黎的中國超現實主義者〉,引自《常玉:身體的書寫》,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展覽圖錄,巴黎 2004年,第62頁)。此外,這幅畫作中那被拉長與橫向延展的女性裸體,以及其具動物特質的肢體,與人類直立姿態的垂直性形成鮮明對比,透露出常玉在裸女作品中隱含的動物性象徵。常玉選擇將女性身體陌生化,或許是為了在他的作品中融入超現實主義的詩意獸性,同時也更深入地探討當時社會對美的定義。他筆下的女性裸像既親近、又疏離,既溫和順從、又不可預測。
常玉裸女作品中的奇幻特質,與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實驗性攝影的興起密切相關。隨著第一台便攜式相機的發明,實驗攝影因此得到了蓬勃發展。作為巴黎畫派中少數擁有便攜相機的藝術家之一,常玉與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安德烈·柯特茲和曼·雷可算志同道合,他們通過在攝影作品中的形狀重塑實驗來探索潛意識和內心精神世界。而常玉在《曲膝白色裸女》中以單眼描繪裸女,與曼·雷1931年大作《物質優先於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皆以身體的形態為形式的載體,來捕捉心靈的幻想、狂喜和夢境。與此同時,這件作品還承襲了中國文人畫獨特的詩意情懷。裸像沈浸在神聖的乳白洪流中,猶如一座宏偉的山嶽,與背景融為一體,正如梁楷潑墨仙人畫中,仙人與山水融為一體,觀者被邀請進入畫境,成為「天地」間的一部分。由此,在常玉的眼中,裸女不再屬於我們的世界,而是指向一片充滿無限可能的天地。
與莫迪里阿尼偏愛以近距離視角描繪人體核心、激發出直截了當的性張力不同,常玉則聚焦於人體的四肢,以此表達他對女性的欣賞。在本作中,誇張而飽滿的大腿象徵著女性的解放,也體現了藝術家對一種全新美學標準的推崇;而那只緊貼在女主角側臉,彷如佛手柑的手,讓人聯想到中國宮廷畫作中的香櫞,象徵女性的性魅力和情慾。常玉以簡約而靈動的手法描繪女性裸像,不僅彰顯了他捕捉精神共鳴的高超技藝,更體現出了他對這一不朽題材──裸女──精妙而細膩的再創作。常玉的作品充滿了極富詩意的暗示與幽默感,這種自成一派的獨特風格深深扎根於他自身文化中的文人傳統。
常玉對描繪非中國女性裸體的偏好,也是他與當時的中國同輩藝術家如徐悲鴻、林風眠和潘玉良等人形成鮮明對比的重要因素。他對描繪「他者」──即白人女性裸體的渴望,恰如其分地展現了他的前衛視野以及勇於涉足陌生領域、擁抱與自身截然不同的文化的勇氣。本作《曲膝白色裸女》中那不拘一格的白人女性裸像,象徵著女性在不確定性中蛻變為更強大甚至更為可畏的存在。2004年,這件作品出展於由胡安·米羅基金會主辦之群展《女性──現代性的蛻變》,仿佛引證了常玉筆下的裸女蛻變為自由的化身──一個超越時間,現代性的永恆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