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羽觴由瑩潔溫潤的白玉雕製而成,內壁沾褐色雜質。杯身呈橢圓形,兩側附橢圓形「羽」。通體光素無紋,玉質晶瑩通透。
羽觴又名耳杯,始見於戰國,興盛於兩漢,終於唐代。實用耳杯多為漆器或陶器,玉製耳杯數量極少,而此杯由上等和闐白玉製成,玉質之白皙通透,冠絕現今所知所有例子。
此杯亦似為流通領域中唯一一件的漢代白玉羽觴。吉林省博物館藏一件形制與此類似的漢代白玉羽觴,1958年發現於吉林省吉安縣,推測可能為漢王朝給高句麗的贈禮,見《中國文物精華》,北京,1990年,圖版109號(圖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尺寸較大的青白玉羽觴,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香港,1995年,圖版219號(圖二)。徐州獅子林山楚王墓另曾發現一例青玉羽觴,現藏於徐州博物館。
羽觴又名耳杯,始見於戰國,興盛於兩漢,終於唐代。實用耳杯多為漆器或陶器,玉製耳杯數量極少,而此杯由上等和闐白玉製成,玉質之白皙通透,冠絕現今所知所有例子。
此杯亦似為流通領域中唯一一件的漢代白玉羽觴。吉林省博物館藏一件形制與此類似的漢代白玉羽觴,1958年發現於吉林省吉安縣,推測可能為漢王朝給高句麗的贈禮,見《中國文物精華》,北京,1990年,圖版109號(圖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尺寸較大的青白玉羽觴,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香港,1995年,圖版219號(圖二)。徐州獅子林山楚王墓另曾發現一例青玉羽觴,現藏於徐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