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爐鈞釉,是清雍正年間景德鎮官窯在仿燒鈞釉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品種。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撰:「仿古採今……俱仿內發宋器色澤……。」清世宗慕古,此釉色的創制既承宋鈞之遺韻,又創清一代之新風。据清宮檔案記載,雍正八年,世宗下旨要求多燒製「仿鈞窯瓷爐」,可見其獨特品味。
此雙耳扁瓶器型渾圓端莊,仿明早期青花樣式,靈感來源於中東伊斯蘭器型。參考佛利爾美術館一件,載於《Oriental Ceramics, 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第九冊,東京,1984年,圖版94號。
如本品尺寸之碩大的雍正款爐鈞釉扁瓶十分珍罕,參考一例,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尺寸略小,編號中瓷000266N000000000(圖一)。及一件雙耳形狀略不同的雍正款窯變扁瓶,見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卷二,倫敦,1994年,頁187,編號835,後拍賣於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3日,拍品9號。另比較一乾隆款孔雀藍釉抱月瓶,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拍品1305號(圖二)。此類器型以青花裝飾為主。比較一件雍正款青花雙耳扁瓶,錄於《開館十五周年記念展圖錄》,出光美術館,東京,1981年,頁218,編號964。
此雙耳扁瓶器型渾圓端莊,仿明早期青花樣式,靈感來源於中東伊斯蘭器型。參考佛利爾美術館一件,載於《Oriental Ceramics, 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第九冊,東京,1984年,圖版94號。
如本品尺寸之碩大的雍正款爐鈞釉扁瓶十分珍罕,參考一例,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尺寸略小,編號中瓷000266N000000000(圖一)。及一件雙耳形狀略不同的雍正款窯變扁瓶,見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卷二,倫敦,1994年,頁187,編號835,後拍賣於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3日,拍品9號。另比較一乾隆款孔雀藍釉抱月瓶,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拍品1305號(圖二)。此類器型以青花裝飾為主。比較一件雍正款青花雙耳扁瓶,錄於《開館十五周年記念展圖錄》,出光美術館,東京,1981年,頁218,編號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