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OUL DUFY (1877-1953)
RAOUL DUFY (1877-1953)
RAOUL DUFY (1877-1953)
2 更多
勞爾·杜菲 (1877-1953)

大管弦樂團

細節
勞爾·杜菲
勞爾·杜菲 (1877-1953)
大管弦樂團
油彩 畫布
66 x 82 cm. (25 x 32 1⁄4 in.)
1942年作
款識: Raoul Dufy (左下)
來源
阿里 可汗
1958 巴黎 Paul Pétrides 畫廊
1998年12月2日 巴黎 Millon & Associés 編號50
舊金山 Weinstein 畫廊
現藏者於2005年8月25日購自上述畫廊
出版
1958年《勞爾·杜菲,油畫及水彩作品》R.B Sussan及M. Brion著 倫敦 (圖版,編號69)
1977年《勞爾·杜菲畫作全集》日內瓦 編號1394 第335頁 (圖版,第IV冊,第15頁)
展覽
1954年12月「致勞爾·杜菲」編號56 馬賽 坎帝尼博物館 (標題Grand concert rose及1950年作)
更多詳情
此拍賣品爲佳士得上海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II)中之拍賣品。此拍賣品根據上海市文物局行政許可決定書(滬文物許[2025]62號)獲得準拍。

榮譽呈獻

Yu-shan Lu (呂育珊)
Yu-shan Lu (呂育珊) Specialist

拍品專文

《大管弦樂團》是法國野獸派藝術家勞爾·杜菲在1940年代初開始創作的一系列管弦樂場景之一。杜菲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親是一名兼職風琴師和教堂唱詩班指揮,他的兩位兄弟也是音樂家。因此,杜菲從小就沉浸在音樂世界中,並早在1902年就首次描繪過管弦樂隊。然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0年代,他才重新回歸音樂主題,開啟了一段讓他的藝術煥發新生並貫穿整個十年的創作旅程。杜菲繪製了大量關於器樂協奏曲、管弦樂隊、合唱團和歌手的作品,並在之後創作了向他最喜愛的作曲家——莫扎特、巴赫和肖邦——致敬的繪畫作品。《大管弦樂團》表達了杜菲在這一時期從音樂中獲得的喜悅。

在這幅作品中,杜菲從俯視角度描繪了一支正在演奏的樂團。畫面以濃郁的橙色和黃色為主調,展現了杜菲獨特的色彩運用:在大面積的色彩塊之上,他用線條勾勒出人物和樂器的輪廓,從而構建了畫面的構圖結構。就像樂譜上的音符一樣,畫中排列的演奏者——包括小提琴手、長笛手和大提琴手——以紛繁的線條呈現出充滿動感的場景,使畫面充滿活力和動態感。這些重複的形狀和線條創造了一種和諧的節奏,彷彿在視覺上再現了音樂的旋律與和聲。通過將音樂與繪畫融合在一起,《大管弦樂團》傳達了一種歡快的氛圍。著名大提琴家、杜菲的朋友巴勃羅·卡薩爾斯在看到杜菲描繪的樂團場景(如《大管弦樂團》)時曾說:「我無法辨認你的樂團在演奏哪一首曲子,但我知道它是用什麼調寫成的」(P. Casals 引自 D. Perez-Tibi,《杜菲》,倫敦,1989年,第292頁)。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