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瓶撇口,細長頸,圓腹下垂。通體施龍泉青釉,胎質細膩,釉面蒼翠光潤,素淨雅致。明早期玉壺春瓶承襲元制,然較元重心下垂,腹部線條更為開闊大氣,造型莊重。
此等品質的玉壺春瓶傳世無多,極其珍貴。比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明代光素例,腹部較鼓,藏品編號:新00098547(圖一);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元至明初例,尺寸、形制十分相近,藏品編號:故瓷011227N000000000,並錄於《碧綠-明代龍泉窯青瓷》,台北,2009年,圖版50號(圖二);另一元末明初例載於《中國陶磁: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東京,1987年,圖版587號;參考玫茵堂藏一明初玉壺春瓶,然外壁刻葡萄紋,見康蕊君著《中國陶瓷》,第三冊,第二部分,倫敦,2006年,圖版1582號;及香港佳士得於2010年12月1日拍賣一件尺寸一致的明洪武例,拍品3105號。
比較元代一青釉玉壺春瓶,錄於朱伯謙主編《龍泉窯青瓷》,台北,1998年,圖版160號,其形體修長纖細,腹部較窄,兩相對比,可推知明代初期器型之演變,形態更為飽滿舒展,輪廓富有張力。
此等品質的玉壺春瓶傳世無多,極其珍貴。比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明代光素例,腹部較鼓,藏品編號:新00098547(圖一);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元至明初例,尺寸、形制十分相近,藏品編號:故瓷011227N000000000,並錄於《碧綠-明代龍泉窯青瓷》,台北,2009年,圖版50號(圖二);另一元末明初例載於《中國陶磁: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東京,1987年,圖版587號;參考玫茵堂藏一明初玉壺春瓶,然外壁刻葡萄紋,見康蕊君著《中國陶瓷》,第三冊,第二部分,倫敦,2006年,圖版1582號;及香港佳士得於2010年12月1日拍賣一件尺寸一致的明洪武例,拍品3105號。
比較元代一青釉玉壺春瓶,錄於朱伯謙主編《龍泉窯青瓷》,台北,1998年,圖版160號,其形體修長纖細,腹部較窄,兩相對比,可推知明代初期器型之演變,形態更為飽滿舒展,輪廓富有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