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 KEWEI (17TH CENTURY)
DONG KEWEI (17TH CENTURY)
DONG KEWEI (17TH CENTURY)
51 更多
DONG KEWEI (17TH CENTURY)
54 更多
私人收藏 (Lots 780-793)
明 董可威

草書《集韻》

細節
明 董可威
草書《集韻》
冊頁四十九開
每頁23.3 x 28.7 cm. (9 1⁄8 x 11 3⁄8 in.)
首頁鈐印:太子太保司空之章、豢龍氏
康生題跋:此為明董可威所書,董字巖甫號葆光,山東青州人,萬曆二十三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係董汝瀚之孫,汝瀚字子匯,號西嶼,嘉靖時舉人,傳《春秋》之學,明代青州有《春秋》者,每出董氏之門,後為建平知縣,築水堤,得水田一萬三千餘畝,民呼其圩為董公圩。此冊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日得於北京,寫得甚好,對中國文字沿變之研究亦有用處。康生誌。
鈐印:康生(三次)、康生看過、康生之章、康生之印
另有石谷野人、樸園、周肇祥等人題跋,共鈐印七方。
藏印:退翁、曾經周肇祥賞鑒之記
周肇祥題簽條
鈐印:退谷

註:董可威,生卒年不詳,字巖甫,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舉人,二十三年進士,歷河南衛輝府推、光祿寺少卿等,官至工部尚書,辭歸鄉里。
更多詳情
私人珍藏康生手稿及名家古籍書法
康生(1898-1975),原名張宗可,曾經用了張雲、張紹卿等名字,其中眾所周知的是魯赤水與康生,康生一名源於他在蘇聯時期的俄名的中譯。康生熱愛傳統藝術,書畫戲曲古籍版本他都精通熟悉,尤好考訂,故收藏古籍多有批注題跋。2024年春拍所見清高鳳翰《煙汀野戌》(編號853)畫作,便有康生在詩塘行楷書兩題,並鈐藏印數枚,足見其愛好書畫與考據癖之一斑。

是次秋拍,有幸徵集同一藏家收藏康生書畫及古籍十四件(套),包括康生手抄元曲《不伏老》、《哭存孝》、《寶劍記》、《單刀會》等,手書既精且細,極為認真,可見他對戲曲的雅愛已到痴迷的地步。另有兩種古籍,一為明刊《夢溪筆談》四冊,一為明董可威手稿《草書集韻》,二書均有康生手書文字考訂人物及版本,其博覽強記,考訂精詳之學術能力,已達專業學者水平,確實讓人歛手信服。

最後一件是沈尹默一九六五年書贈康生毛澤東《水調歌頭》詞,書法以白沙茅龍筆寫就,茅龍極粗硬不易含墨,而在沈氏筆下書體線條柔中蘊剛,寫來肉骨兼之有綿裡裹針之感,展現了化百煉綱成繞指柔的功力。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