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 WOU-KI (ZHAO WUJI, 1920-2013)
ZAO WOU-KI (ZHAO WUJI, 1920-2013)
ZAO WOU-KI (ZHAO WUJI, 1920-2013)
2 更多
趙無極 (1920-2013)

小橋流水

細節
趙無極
趙無極 (1920-2013)
小橋流水
油彩 畫布
46 x 55 cm. (18 1⁄8 x 21 5⁄8 in.)
1955年作
款識:無極 ZAO 55 (右下);ZAO WOU-KI Petit pont et l'eau coule 1955 小橋流水 (畫背)
來源
巴黎 Pierre Loeb畫廊
私人收藏
台北 大未來畫廊
2009年12月6日 台北 羅芙奧 編號39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2005年《趙無極》台北 大未來畫廊 (圖版,第52⾴)
2019年《趙無極:油畫全集 第一冊 1935-1958》F. Marquet-Zao 及 Y. Hendgen著 巴黎 Flammarion (圖版,第P-0447圖,第209及315⾴)
更多詳情
此作品已登記在趙無極基金會之文獻庫
買家可向基金會申請作品保證書 (資料由趙無極基金會提供)

榮譽呈獻

Ziwei Yi
Ziwei Yi Specialist, Head of 20th Century Day Sale

拍品專文

創作於 1955 年的《小橋流水》標誌了趙無極從具象走向抒情抽象的關鍵轉折,他不再受限於畫面的二維結構,而是深入探尋空間與畫面的表現力。本作將甲骨文與青銅器紋樣等中國傳統元素融入富於詩性的視覺語言之中。趙無極在作品背面題寫中文題目「小橋流水」,或許是對元代詩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小橋流水人家」一句的回應。包括本作在內,「甲骨文」時期的作品在近三年的藝術市場中流通著不逾十件,而本作則為其中罕見的由藝術家本人親筆題寫中文名的作品,流露出濃郁的文人氣質,也承載著他對故鄉杭州深沉的文化記憶。

在此作中,趙無極賦予畫面多重層次的詩意氛圍與情感張力。橙紅與黑的強烈對比便首先吸引觀者的目光,牽引其凝神注視畫面正中心;其中交織的符號形似甲骨文字,黑色描邊勾勒出其形,而一抹寧靜的藍調則在其間流淌,層層向外擴散,最終淌入遙遠而靜謐的畫面空間中。在這幅抒情抽象的構圖中,有關自然的意象悄然浮現:炎炎烈日、蜿蜒河流、波光粼粼的水面,無不若隱若現。本作喚起趙無極對自身成長的文化根源與少年記憶的久久追尋。身處劇烈變革的時代,遠離祖國的他以自己的畫作如低語般傾訴著對故土的深情與內在情感的維繫。

自 1954 年起,趙無極逐漸摒棄具象描繪,轉向受象形符號啟發的抽象表現風格,從甲骨文與青銅銘文中汲取靈感。他對這些古老文字進行解構,僅保留其形式本質,發展出象徵性的視覺語言。這一創作階段標誌著其「甲骨文時期」的開端,趙無極以原始本初的線條構建出空間與時間的深邃之境,這一主題也成為他不斷演化的抽象風格演變的核心,並奠定其後「狂草時期」的基礎。在本作中,他將線條集中於畫面中央,構成一個半橢圓形的結構,彷彿湖畔聚落中的民居群像,以此來強調線條的觸感與節奏。隨著時間推移,趙無極逐漸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象徵體系,憑藉符號的力量將自我從傳統形式與文化期待的巨大桎梏中解放出來。在他看來,外部世界並非靜態的描摹對象,而是應被內化、轉化的素材——外部進入的萬物,其根源皆來自於內心的回響。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