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E MONET (1840-1926)
CLAUDE MONET (1840-1926)
CLAUDE MONET (1840-1926)
1 更多
CLAUDE MONET (1840-1926)
4 更多
重要收藏
克勞德·莫奈 (1840 - 1926)

午後光影下吉維尼的春天

細節
克勞德·莫奈 (1840 - 1926)
午後光影下吉維尼的春天
油彩 畫布
60.4 x 81.7 cm. (23 5⁄8 x 32 1⁄8 in.)
1885年作於吉維尼
款識: Claude Monet 85 (右下)
來源
巴黎 杜蘭德·魯埃爾畫廊 (1885年9月直接購自藝術家)
紐約 杜蘭德·魯埃爾畫廊 (1886年轉自上述畫廊)
紐約 歐文·戴維斯 (1886年購自上述畫廊)
紐約 杜蘭德·魯埃爾畫廊 (1899年1月7日購自上述收藏)
新奧爾良 艾倫·H·亨德森 (1913年11月10日購自上述畫廊)
新奧爾良 亨特及珍妮·亨德森 (1935年受贈自上述收藏)
新奧爾良 查爾斯·亨德森 (繼承自上述來源); 佳士得 紐約 2017年5月15日 編號21A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1979年《Claude Monet: Biographie et catalogue raisonné》第2冊 D. Wildenstein 著 洛桑 (編號987, 第160頁; 圖版, 第161頁)
1994年《Catalogue of the Collection》聖彼得堡美術館 佛羅里達州 (圖版, 第89頁)
1996年《Claude Monet, catalogue raisonné》第3冊 D. Wildenstein 著 科隆 (圖版, 編號987, 第370頁)
展覽
1886年 「Works in Oil and Pastel by the Impressionists of Paris」紐約 國家設計學院 編號267 第54頁
(可能) 1899年 「Fourth Annual Exhibition」匹茲堡 卡內基研究所 編號158
(可能) 1900年4月「Exhibition of Paintings by Claude Monet and Pierre-Auguste Renoir」 紐約 杜蘭德·魯埃爾畫廊 編號9 (標題列為《 Le Printemps》)
1902年2月「Exhibition of Paintings by Claude Monet」紐約 杜蘭德·魯埃爾畫廊 編號18 (標題列為《Le printemps》)
1905年「Opening Season 1905-1906」俄亥俄州 托萊多藝術博物館 編號45 第5頁 (標題列為《Spring》)
1907年1月至2月「Exhibition of Paintings by Claude Monet」紐約 杜蘭德·魯埃爾畫廊 編號14 (標題列為《Le printemps》)
1911年2月至3月「Special Exhibition of Paintings by the Masters of the Modern French School」華盛頓特區 科科倫畫廊 編號22 (標題列為《Le printemps, Giverny, Eglise》)
1959年11月至1961年6月「Early Masters of Modern Art: A Local Collection Exhibited Anonymously」新奧爾良 艾薩克.德爾加多美術館及紐約 諾德勒畫廊 編號31 (圖版, 標題列為《Le printemps, Eglise, Giverny》)
1995年4月至8月 「Five Hundred Years of French Art」聖安東尼奧美術館 第44頁 (圖版,第48圖)
1979年至2017年 佛羅里達州 聖彼得堡美術館 (長期借展)

榮譽呈獻

Ada Tsui (徐文君)
Ada Tsui (徐文君) Vice President, Specialist, Head of Evening Sale

拍品專文

《午後光影下吉維尼的春天》繪於1885年,以清新詩意的筆觸捕捉吉維尼小村的春日風情——此地日後成為莫奈藝術創作的核心靈感源泉。盛放的果樹、中世紀風格的聖拉德貢德教堂,以及沐浴在午後陽光下的紅頂屋舍,處處展現莫奈標誌性的繪畫技法:戶外寫生的即興感、光影變化的流動感,以及將瞬間自然之美凝練為永恆畫境的超凡能力。這幅流光溢彩的風景之作由莫奈最重要的畫商保羅·杜蘭德·魯埃爾於1885年9月購藏,其後更先後成為美國兩大頂尖印象派藏家收藏的珍品。

1883年春天,莫奈攜家人遷居吉維尼,入住一棟粉紅灰泥農舍,宅旁兩英畝的土地為他帶來安定與靈感。五月初,莫奈滿懷期待致信杜蘭德·魯埃爾:「一旦安頓妥當,我必將創作出傑作,因我太愛這鄉間生活。」(《莫奈在吉維尼的歲月:超越印象派》,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978年,第15-16頁)周邊的草甸、白楊林、果園與塞納河蜿蜒的支流,在往後四十年間為他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創作主題。在這段豐產的歲月中,莫奈逐漸完善了貫徹其藝術生涯的創作方法:以系列作品描繪同一景觀在不同時刻與季節中的變化,並不斷磨煉捕捉氛圍與光線微妙變化的能力。

《午後光影下吉維尼的春天》標誌著莫奈藝術新章的開啟,初現其系列創作與同時繪製多幅畫作的習慣。莫奈為這片果園景致繪製了兩個版本,皆以向北視角眺望繁花盛放之境。「他總同時在兩三幅畫布上作畫:隨光線流轉,他將所有畫作帶至戶外,逐一架上畫架。這是他的作畫方式。」(同上,第21頁)1888年曾隨莫奈同遊吉維尼鄉間的記者喬治・讓尼奧如此解釋道。此系列中的早晨之景捕捉的是更柔和、更朦朧的天光,雲霧輕掩,色調溫柔(威爾登斯坦,編號986)。

此作描繪了午後的場景,浸潤於傾瀉的溫暖光輝之中,照亮屋舍與教堂的立面,融入了乳白與紫霞般的色調,雲朵則以有力而方向明確的厚塗筆觸掃抹開來。兩幅作品共同捕捉了自然在不同時刻的韻律,而這種觀察方式日後愈發成為莫奈藝術的核心。

猶如一首春之頌歌,《午後光影下吉維尼的春天》以橫向構圖詩意地呈現果樹綿延之景,粉黃交錯的花朵為畫面注入清新生氣。觀者視線滑過果園,輕柔地引向遠方——村莊自樹梢之上緩緩浮現。建築的柔影與流動的天色彼此呼應,營造出明亮寧靜的春日午後氛圍。

這幅畫亦映照出印象派藝術在美國收到的熱列反響。1885年由莫奈的畫商保羅·杜蘭德·魯埃爾直接購得,並參加1886年於紐約國家設計學院舉辦的印象派里程碑大展,其後由美國早期重要印象派藏家歐文・戴維斯購藏。戴維斯珍藏此作直至1899年離世前夕,其後將一批印象派畫作歸還呂埃爾。1913年,畫商將本作售予紐奧良糖業大亨亨特・亨德森之姊艾倫・亨德森,此後百餘年一直由亨德森家族珍藏。

莫奈筆下的吉維尼成為了印象派同儕與後世現代乃至當代畫家——如梵高、塞尚、大衛・霍克尼與尼古拉斯・帕蒂——的參照準則。儘管每位藝術家詮釋自然的方式各異,他們皆汲取了莫奈所開創的現代語彙——對光影、色彩與氛圍的敏銳感知,至今仍持續影響藝術家如何觀看與重新詮釋世界。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