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TER SPIES (1895-1942)
WALTER SPIES (1895-1942)
WALTER SPIES (1895-1942)
2 更多
沃爾特·史畢斯 (1895-1942)

湖畔寶塔

細節
沃爾特·史畢斯
沃爾特·史畢斯 (1895-1942)
湖畔寶塔
油彩 畫布
91.2 x 106.7 cm. (35 7⁄8 x 42 in.)
1929年作
款識:Walter Spies(右下)
來源
巴黎 Max Fould-Springer 男爵 (於1929年直接購自藝術家)
羅斯柴爾德家族收藏 (繼承自上述來源)
紐約 Wildenstein & Co. Inc.
現藏者於2003年購自上述畫廊
出版
1964 年《美好生活:沃爾特·史畢斯(1895年-1942年 峇里的畫家及音樂家)》H. Rhodius 著 海牙 L. J. C. Boucher 出版社(提及,編號36,第10頁;圖版,第532頁)
1980 年《沃爾特·史畢斯和巴厘島藝術》H. Rhodius,J. Darling 著 阿姆斯特丹 Terra, Zutphen 出版社(提及,第35頁)
2011 年《沃爾特·史畢斯:藝術人生》J. Stowell 著雅加達 Afterhours Books 出版社(圖版,第123頁;提及,第124頁)
展覽
1964年7月2日-8月16日「沃爾特·史畢斯」海牙市立博物館
1980年11月26日-1981年1月18日 「沃爾特·史畢斯和巴厘島藝術」阿姆斯特丹 熱帶博物館

榮譽呈獻

Ada Tsui (徐文君)
Ada Tsui (徐文君) Vice President, Specialist, Head of Evening Sale

拍品專文

《湖畔寶塔》以沃爾特·史畢斯標誌性的風格描繪了黎明時分峇里島建築的寧靜輪廓,呈現出一幅層次豐富、靜謐超然而引人沉思的夢幻景緻。此作不僅具備獨特的氛圍之美,更反映了史畢斯對峇里文化的深刻理解。《湖畔寶塔》是20世紀跨文化藝術的非凡典範,在市場上極為罕見,並擁有顯赫的來源與展覽歷史,堪為任何知名收藏的重要之作。

沃爾特·史畢斯 (1895–1942) 出生於德國,他博學多識,集收藏家、音樂家及民族學者等多重角色於一身,一生連結了多個地域與文化。他先於1920年代初抵爪哇,1927年遷居峇里島,並與當地社會與文化建立了緊密的連結。與同時代許多外國旅人不同,史畢斯並非被動的觀察者。 他精研峇里語,積極參與宗教與社群生活,更成為當地藝術界受人尊重的重要成員,與本地及外來藝術家皆有合作交流。透過其繪畫與著述,他向西方觀眾揭示峇里文化的深度與複雜性;同時,他亦啟發當地畫家的藝術革新,將傳統圖像題材與西方技法相結合。他的貢獻不僅限於藝術領域,亦是文化橋樑,推動雙向交流,於東西方均留下深遠影響。

在《湖畔寶塔》中,晨曦柔和的光線充盈了整個畫面,使得風景化為一片夢幻般的朦朧細節。高聳的多層寶塔式神龕——當地稱為 pelinggih meru——自濃密林間拔地而起,其層疊的輪廓既與自然和諧共鳴,亦是精神力量的展現。這些建築象徵聖山梅魯,即印度教及其他業力宗教宇宙觀中的核心。史畢斯巧妙融合了當地符號與歐洲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色彩運用內斂,光影處理細膩,氛圍既真實又帶有超凡脫俗的氣息。

溫潤的光暈柔化了寶塔與樹木的輪廓,籠罩於靜謐輝光之中;從泛著微光的前景到遠方薄霧縹緲的山巒,景物層層遞進,營造出深度與靜謐感。色彩在塑造畫面氣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藝術家以暖金與淡橙調平衡遠景的冷藍調,營造出沉思寧靜的氣質,生動捕捉峇里島晨曦的自然之美。

此畫亦令人聯想起喬治·德·基里科於1914年創作的《一日之謎》 ,畫中建築象徵永恆與靜默的存在。《湖畔寶塔》異曲同工地展現了夢境般的戲劇性,寶塔仿佛超越了歷史,成為形而上的精神符號。然而,與基里科尖銳的陰影與嚴密的幾何帶來的壓迫感不同,史畢斯則通過均衡和諧的節奏韻律,創造出一個安然之境。

史畢斯的作品極其稀少且備受追捧;由於他在藝術生涯巔峰時早逝,存世作品數量極其有限。《湖畔寶塔》的來源更顯珍貴:1929年,在峇里旅遊的Max Fould-Springer 男爵直接購自藝術家,其後傳承至羅斯柴爾德家族收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收藏歷史可追溯至十八世紀末,以其卓越品味與重要歷史地位聞名。2003年,私人藏家購買了此作,並自此收藏至今。這件作品不僅擁有高度的美學與文化價值,也獲得了學術圈的重點關注,本作已收錄於三部關於史畢斯的權威著作,並於1964年在海牙市立美術館(1964年7月2日至8月16日),以及1980至1981年間在阿姆斯特丹熱帶博物館(1980年11月26日至1981年1月18日)展出。這些重要展覽進一步肯定了本作於藝術史與跨文化脈絡中的地位。

《湖畔寶塔》不僅是一幅繪畫作品,更是史畢斯藝術感知與文化洞察的見證。作品兼具夢幻氛圍、象徵意義與歷史底蘊,既展現其歐洲現代主義的背景,又體現他對峇里文化的深度理解。此作凝結了一段跨文化藝術史的重要時刻,把藝術表達與文化理解融會貫通,至今仍具深遠意義。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