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YUNMING (1461-1527)
ZHU YUNMING (1461-1527)
1 更多
日本重要私人珍藏 (Lots 636-650)
明 祝允明

行草《閒情賦》、《古風》

细节
明 祝允明
行草《閒情賦》、《古風》
水墨紙本 手卷 一五一〇年作
30 x 549 cm. (11 ¾ x 216 1⁄8 in.)
釋文:閒情賦。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
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閒正。
以抑流蕩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
因並觸類,廣其詞義。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
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
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於百年,何歡寡而愁殷!
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餘好,攮皓袖之繽紛。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
悲商叩林,白雲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
神儀嫵媚,舉止詳妍。激清音以感余,願接膝以交言。
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
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
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髮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
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閒揚;
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
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
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
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
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為扇,含淒飆於柔握。
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
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考所願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
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於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餘音。
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於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捐想以空尋。
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歎。步徙倚以忘趣,色淒慘而矜顏。
葉燮燮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
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
於時畢昴盈軒,北風淒淒,炯炯不寐,眾念徘徊。
起攝帶以侍晨,繁霜粲於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閒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雲以送懷;
行雲以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滯河。
迎清風以怯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餘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於八遐。
古風。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
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聖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
群才屬休明,承運共躍鱗。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蟾蜍薄太清,蝕此瑤台月。圓光虧中天,金魄遂淪沒。
蝃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暉。浮雲隔兩曜,萬象昏陰霏。
蕭蕭長門宮,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實,天霜下嚴威。
沉歎終永夕,感我涕霑衣。
代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蟣,心魂逐旌旃。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
題識:庚午(1510年)夏六月避暑於竹堂精舍,元和徵士攜酒餉我,出素卷索書,汗雨如注,勉為書此。枝山居士祝允明。
鈐印:祝允明印、睎哲父
藏印:張純修(1647-1706):古燕張純修見陽圖書、見陽圖書
羅振玉(1866-1940):羅振玉印、松翁鑒藏
其他:字喜臣、復菴、李起元
一印漫漶
註:張純修(1647年~1706年),字子安,號見陽,又號敬齋,直隸豐潤人。漢正白旗籍,曾任廬州知府。擅畫山水,家藏有名畫極為豐富,因之臨摹古畫能達到形神逼肖的地步。又工書法,學晉唐人體勢,並善刻印。張純修的書畫收藏多為精品,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畫家黃公望繪的《丹崖玉樹圖》、上海博物館藏的明沈周繪的《西山紀游圖卷 》等以均鈐有「張見陽」、「子安珍藏印」、「見陽圖書」諸印。
更多详情
利在東方:羅振玉旅居東瀛與書畫銷售

羅振玉(1866-1940)是一位未曾出國留學,卻願意接觸和學習日本的學人。1898年,羅振玉在上海創辦農學社,南洋公學東文學社,積極聘請日人藤田豐八(1869-1929)來華協助翻譯外國農學書籍。後由藤田氏介紹認識京都大學內藤虎(1866-1934)和富岡謙藏(1873-1918)等人,成為日後羅氏進入東瀛大門的鑰匙。
1901年11月,羅振玉以視察學務名義首次赴日,為期兩月,主要拜訪日本教育和財政部門,兼及拜訪日本漢學家、書畫家和實業家等,撰有《扶桑兩月記》。1909年5月,羅氏二次前往日本調查農學,參觀牧場,餘暇拜訪書肆和漢學家,旅居月餘。兩次日本之行,他敏銳地觀察到日本帶有濃厚中華文化基因,上層社會人士熱愛中國傳統書畫及古董。
兩年後,辛亥革命發生,羅振玉受大谷光瑞(1876-1948)、藤田豐八諸人邀請,與王國維(1877-1927)偕家移居日本。移居之前,羅氏由藤田和內藤二人幫助,寄所藏書畫百餘件往日本展售,分別為:宋元明書畫28件;明清書畫35件;清朝書畫49件;明清書法20件,合共132件。據學者統計購藏書畫者有山本悌二郎(1870-1937)、上野理一(1848-1919)、高島菊次郎(1875-1969)、黑川幸七(1871-1938)、住友春翠(1865-1926)、富岡謙藏(1873-1918)、博文堂原田莊左衛門(1858-1938)等人。這是羅氏第一次大批量出售書畫藏品。
羅振玉移居日本至1919年回國,期間與日本政商學者,書畫古籍名家交流頻繁,也與內藤虎、長尾甲(1864-1942)等人協助博文堂鑑定和題跋書畫,開拓並奠定了關西地區的明清書畫收藏。羅氏居住日本八年,潛心學術研究,整理了許多重要書籍出版。但是,他在日本期間迫於生計,曾委託先行回國的王國維聯繫上海的沈曾植、陸樹藩、鄧實,以及古董行家程冰泉等人,代為尋購書畫寄往日本銷售,為謀生不得已為商賈之事,也是事實。
佳士得秋拍有幸再得日本藏家信任,再推出一系列羅振玉舊藏明清書畫,其中不乏羅氏題簽題跋佳作,尤見他對書畫史的熟悉,對書畫鑑定的用心。無怪乎他是當時日本人心中最具威望的書畫古董鑑定權威。

荣誉呈献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更多来自 中国古代书画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