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梅原龍三郎
西湖春曉
油彩 畫布
1929年作
款識:西湖春曉 梅原龍三郎 昭和四年四月 (畫背)
來源
反町茂作私人收藏 日本 私人收藏
出版
1931年《梅原龍三郎畫集1926年-1930年》番町書房 日本 (圖版,第11圖) 1944年《梅原龍三郎》石原求龍堂 日本 (圖版,第234頁)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Lot 217 has below publishing records:
Bancho Shobo, Works by Ryuzaburo Umehara 1926-1930, Japan, 1931 (illustrated, plate 11).
Ishihara Kyuryudo, Ryuzaburo Umehara, Japan, 1944 (illustrated, p. 234).

Provenance of Lot 217 should read as:
Private Collection of Mr.Mosaku Sorimachi
Private Collection, Japan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梅原龍三郎 梅原龍三郎曾多次來台旅遊寫生,擔任台展審查委員,對1930年代的台灣畫壇具一定的影響力。他留歐時師承雷諾瓦,返日後推動洋畫日本化,將西方印象派的光影、野獸派的色彩和日本傳統藝術加以融和,衍生出內容在地、色彩鮮艷奔放而線條造形搶眼的作品,即梅原龍三郎特有的「日本式西畫」。 素描為繪畫之本,梅原龍三郎深厚的素描功力在《姑娘》(Lot 218)中展露無疑,他以炭筆勾勒一位年輕女子,其秀氣五官、微捲秀髮、手臂線條與衣服上的皺折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梅原龍三郎僅藉寥寥數筆即成功表現女子神韻精髓。 1929年梅原龍三郎應邀到中國擔任第一屆全中國美展的審查委員,《西湖春曉》(Lot 217)乃於此時創作。光線和色彩的處理具印象派風格,梅原龍三郎利用湖畔樹木將畫面一分為二,山峰的弧度與湖岸的曲線相互對應,而明亮通透的顏色帶出空氣清新感,此外,梅原龍三郎將色彩平塗不追求景深,做二度空間平面化處理,使整體畫面的透視感降低,這種技法帶有日本浮世繪的影子。 《戛納》(Lot 219)中梅原龍三郎使用野獸派的熱情色調,高彩度的橘、藍、綠對比,加上金、銀二色,將華麗且充滿裝飾性的色彩感染力發揮到極致。他藉由強而有力,一氣呵成的粗放筆勢 ,讓觀者感受到畫面中蘊藏的活力。梅原龍三郎使用西方媒材繪出在地主題,運用豐富多變的色彩與生動奔放的筆觸,展現他獨特的藝術形式與精神層次的在地特質,將風景畫從單純寫生擴大到地域特色的精神表現。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