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常玉
常玉
畫速寫的女子
水墨 水彩 紙本
41.2 x 30.5 cm. (16 1/4 x 12 1/8 in.)
款識:玉SANYU (右下)
來源
日本 私人收藏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15年《常玉素描及水彩全集》衣淑凡著 立青文教基金會 台北 台灣 (電子版摘自http:/www.artofsanyu.org/ 圖版,編號D2134)

拍品專文

1921年常玉初抵巴黎,後赴柏林造訪徐悲鴻、蔣碧薇夫婦,1923年返回巴黎後開始習畫於大茅屋學院,直至1966年過世為止。大茅屋學院位於蒙帕納斯大道(Boulevard du Montparnasse)旁的大茅屋街14號(14 Rue de la Grande Chaumiere),是20世紀初期對嚴謹「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Arts)的反動,開啟了獨立藝術的可能性(常玉曾數度入選獨立沙龍展Salon des Independants)。曾停留於大茅屋學院的藝術家包括1922年從瑞士抵達法國的傑可梅第,與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等,皆成為20世紀極具創造力的前衛藝術家。

常玉經常流連於蒙帕納斯周邊的咖啡館,觀察往來行人與咖啡館賓客而繪製速寫;而大茅屋學院則成為他觀察人體與繪製裸體畫重要的啓蒙地,影響了日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裸女主題。創作於約1930年代的《大茅屋學院的模特兒》便記載了大茅屋學院內的情景。

龎薰琹撰文中《就是這樣走過來的》(1984)回憶20年代在大茅屋學院的情景:

「病後我往往和常玉在一起,他用毛筆畫速寫,很多人認識他,他一來很多人圍繞著他,坐在他周邊,如果模特兒擺的姿勢好,他就畫模特兒。他常畫他周圍的人,他專畫全身女像,十分鐘就可畫好。最有趣的是他把周圍的人,不管男的女的,年輕的或中年的都畫成女的裸體,沒有人抗議,反倒是極受歡迎。我想他在巴黎十多年,大概就是這樣生活。」1

常玉的人像創作,一方面表現了他對生活主觀而有趣的想像,另一方面表現了常玉在技法上的充分掌握,以及對線條美的追求,遊走於濃淡、粗細、虛實、輕重、與剛柔之間。

1 龎薰琹: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三聯書店,1984年。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