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陳庭詩為台灣重要版畫、雕塑家之一,是「五月畫會」及「現代版畫會」的重要會員,風格轉趨抽象表現主義,致力於版畫創作並力求創新,使用甘蔗板代替木板開創版畫新技法,晚年則將創作重心移往廢鐵雕塑,多以廢鐵為創作材料。
《晝與夜#25》(Lot 3480) 為陳庭詩1973年的作品。他深諳東方文化精髓與西方現代技法,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以及明確清楚的黑色、紅色、黃色等基本色系構成一幅日與月的美妙圖畫。日與月的每一瞬間變化皆具體幻化於紙上跳躍,彷彿能夠譜出一篇和諧悅耳的樂章。而利用現代版畫技巧賦予東方精神則是陳庭詩成為二十世紀重要藝術創作家的關鍵,也是陳庭詩創作這件作品的主要特色與意涵。
《八口之家》(Lot 3481) 則是陳庭詩晚年專注於廢鐵材料 的作品,他將心中等待餵養的雛鳥以生鐵鑄出重構後,朔造八隻雛鳥等待餵養的的形象。他打破材質的界限,運用堅硬、粗糙的生鐵,表現柔軟、細緻以及靈動的雛鳥;同時透過形體的抽象化再現八隻嗷嗷待哺的雛鳥,作品中的八支鐵口彷彿巢中張大嘴巴嗷嗷待哺的八隻雛鳥,在等待餵養的同時,也呼喚著母鳥歸巢。
陳庭詩運用圓柱及塊面形體在堅硬的材質及線條之中適時加入彎折曲線,展現剛強且柔韌的風貌;同時透過形體的解構及重構,對比出簡單的構造及單一的材質,以此表現出既柔軟又強悍的生命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