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出生于1965年的艺术家刘炜,一直处于一个观念不断发生变化的时代。他们的青春朦胧期处于最为压抑的七○年代,而在青年期又正处于八○年代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和变革期。他们与上一代 85新潮时期的艺术家们不同,不再着重于哲学及历史的讨论或追溯,也不相信建构新的价值体系以拯救社会或文化的虚幻努力,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自己”,面对自身的无可奈何和自我生存状态的拯救。以超现实的调侃方式描绘自身平庸的现实,以自嘲,玩世和无所谓的态度去描绘自己以及周围熟视,无聊,偶然乃至荒唐的生活体验 。
刘炜来自于传统的军人家庭,少年期的家教管制,青春期时道德和伦理缓解的压抑,青年期对社会现状的质疑,逼使艺术家终究在作品中释放出来。1994年《游泳》组画展示于第24 届圣保罗双年展时,引起很大的轰动和震撼。来自一个印象中“无性论”的共产主义国家的艺术家绘画中的性主题概念的直白,暗喻的政治倾向,以及对人性的思考与强烈释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而刘炜以这种新的现实主义的绘画方式开领了“玩世现实主义”绘画的风潮。
1990年代是刘炜创作变化的重要时期。他开始逐渐从采用强烈政治符号含义的图式,转为以情色元素加以隐晦的政治倾向作为主题,之后又另辟蹊径的将自己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怀抱中,人性的自觉和关怀重新审视事物的本质。此件作品中,急促的笔法、颜料流淌的随机,无不体现着中国文人的浪漫主义风格。艺术家似以颜料为墨,如八大山人般,线条狂放不羁,恣纵奇古,以简约、概括、夸张、变形的方式写意人物。
自 90 年代中期之后,刘炜经常往返于欧洲和中国之间,巨大的经济、文化、生态的反差给刘炜来带了创作源泉。2000年,迎接新千年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旺盛的发展。似乎整个社会的关注点都是经济上的成功。在作品《商人》(Lot 128)中,艺术家面容造型准确,在混沌的面颊中还是能辨识五官的层次。画面底色,沿用艺术家 90年代后期的典型的黑色底,以素描般的强烈干笔触使白、灰、与黑的色彩生动、有层次。
不论中西方,肖像画的最高追求不仅是形似的准确,更需有传神的精髓。画中男子飘渺空洞的眼神,迷离的五官,幻化的形体在似与不似之间。画家随心所致的纵容 画笔在画布上游走,肆意颜料流淌,为画作的肌理增添 一份随意和不可复制性。在一片抽象性的混沌中潜藏道家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重神而不重形的形而上哲思。无确切具象实体,和着灰阶色调,阴郁的画面笼 罩着死静的空寂感,然而静中有动,虚中见实,画家巧 妙地寄予灵动于画面,使之附有生命感。画面的模糊感正记录了时间的流逝,英雄式肖像绘画构图,仿佛强调性的人物的身份及社会地位,商人。一位西装笔挺的商人,被艺术家以玩略的方式,塑造成为画面创造了一种鬼魅似的、带有漫画感的形式的人物。他以玩世的方式嬉笑着这个信仰商业的现实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