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AGNIFICENT LARGE GILT-BRONZE FIGURE OF BUDDHA SHAKYAMUNI
A MAGNIFICENT LARGE GILT-BRONZE FIGURE OF BUDDHA SHAKYAMUNI
A MAGNIFICENT LARGE GILT-BRONZE FIGURE OF BUDDHA SHAKYAMUNI
2 更多
尼泊爾 十四世紀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

NEPAL, 14TH CENTURY

細節
尼泊爾 十四世紀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
尼泊爾 十四世紀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
18 5/8 in. (47 cm.) high
來源
Angela & J Gallery,紐約,1993年
曾於紐約佳士得2003年3月27日拍賣,拍品142號

榮譽呈獻

Chi Fan Tsang
Chi Fan Tsang

拍品專文

此尊為經典的釋迦牟尼佛成道像。採用紅銅鑄造,鎏金飽滿,色澤沉靜,充分展現了紐瓦爾藝人無與倫比的冶銅和造像天賦。佛陀身體比例完美,雙肩寬厚,腰部收束,肌肉飽滿富有張力,周身洋溢著無限的青春與活力。若有緣請動此像,便可感受到其胎體的厚重、敦實非一般佛像可比。

佛陀肉髻高聳,寶珠頂嚴,頭飾螺髮,排列整齊,有紺藍塗飾。相容和煦,天庭飽滿光潔,眉如初月,雙目沉靜似水,雙唇飽滿,嘴角微揚,流露出無限智慧和寬廣的慈悲。眉間飾白毫相,能伸能縮、能遠能近,猶如琉璃筒一樣,光明遍照整個宇宙虛空。頭部兩側簪花,鑲嵌松石,做工精巧別致。雙腳結全跏趺坐,左手置於腹前,結“禪定印”;右手下垂,結“觸地印”,表現的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戰勝魔軍,大徹大悟、圓滿成佛的重要時刻。著袒右肩式袈裟,薄如蟬翼,衣角反搭於胸前,為早期的薩爾納特式樣。腹部透過袈裟清晰勾勒出小腹曲線;胸部、左臂、腳踝處僅以兩道連珠紋表現衣緣,中間鏨刻精美的紋飾;左手袖口採用留空的方式增加袈裟的靈動感。袈裟下擺平鋪於台座之上,雙腿間形成扇形衣褶,紋飾華麗精美,轉折起伏自然流暢。佛陀左腋後部袈裟的填補工藝方式,以及手腳紋理的細膩表現,具有尼泊爾造像的特點。

釋尊和蓮座分體鑄造,結合緊密。蓮座寬大呈梯形,為雙層束腰仰覆蓮座。雙重蓮瓣大小相疊,下層蓮瓣寬肥飽滿,瓣尖微翹,上層蓮瓣狹長秀美,瓣尖捲曲成雲頭紋。蓮瓣上下對稱環繞蓮台,後部光素,未施蓮花瓣。蓮台上沿裝飾雙層連珠紋,下沿連珠緊貼底部,形成“落地珠”,珠形古樸,別有意趣。蓮花座又稱須彌座,在印度古代傳說中,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用須彌山做底,以顯示佛的神聖偉大。封底嚴實,保有神秘的宗教靈性和加持法力。

遍查海內外博物館和私人藏品,類似體量和保存狀態的造像並不多見。此像的時代和風格與尼泊爾13至14世紀迦舍末羅風格 (Khasa Malla)的造像似乎有著某種內在聯繫,相關資料可參閱:魯賓博物館和帕坦博物館收藏的釋迦牟尼像,可惜的是兩尊造像蓮座均已遺失;另有,國內重要私人珍藏的帶背光的迦舍末羅的釋迦牟尼像可以比較(圖一)。

整尊釋迦牟尼佛造像工藝精湛,造型大氣,高貴純正,通過對肌肉的刻畫和袈裟紋飾的寫實化裝飾,盡顯佛陀渾厚華貴之大美。本尊造像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極高的宗教價值,是一尊難得的供奉上品。

更多來自 中國宮廷御製藝術精品<br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