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1951年,韓國現代抽象繪畫的開拓者李聖子前往巴黎發展。在巴黎落腳一年後,李聖子進入巴黎大茅舍藝術學院學習油畫,師承畫家亨利‧格茨,並擔任其助教。格茨對李聖子的藝術天賦、創作能力與誠懇態度甚為欣賞。這段期間她也展現了豐沛的藝術活力,不斷吸收學習各種油畫技法,同時更進一步探索獨到的色彩與構圖形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已成績斐然,並於巴黎藝壇逐漸嶄露頭角。1956年,李聖子於法國國家現代美術館展出作品,獲得當時在巴黎極負盛名的藝評家喬治‧布大宜矚目。布大宜主動為李聖子的作品撰寫了一篇評論,展覽結束之後,李聖子便逐漸朝抽象繪畫的領域發展。
李聖子的創作過程相當耗時且煞費苦心,她的筆觸每次來回都是深思之果,而其作品對於韓國現代藝術中抽象繪畫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創作於1963年的《藍色圖像》(拍品編號486)》,李聖子透過諺文(朝鮮字母)與幾何形狀,記錄了個人世界的各種鮮活變化。作充斥著重複筆觸所勾勒的大量點與線,是李聖子獨有的藝術語言。
李聖子的創作過程相當耗時且煞費苦心,她的筆觸每次來回都是深思之果,而其作品對於韓國現代藝術中抽象繪畫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創作於1963年的《藍色圖像》(拍品編號486)》,李聖子透過諺文(朝鮮字母)與幾何形狀,記錄了個人世界的各種鮮活變化。作充斥著重複筆觸所勾勒的大量點與線,是李聖子獨有的藝術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