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LIN (LIN SHOW-YU, BRITAIN/TAIWAN, 1933-2011)
林壽宇 (英國/台灣,1933-2011)

愛德華路

細節
林壽宇
林壽宇 (英國/台灣,1933-2011)
愛德華路
油彩 鋁 畫布
111.8 x 101.6 cm. (44 x 40 in.)
1969年作
款識︰LIN 1969 44" x 40" (畫背);RICHARD LIN EDWARD ROAD 1969 44" x 40" (畫布框架);RICHARD LIN EDWARD ROAD 1969 44" x 40" (畫框背上)
來源
英國 倫敦 馬博羅畫廊
比利時 布魯塞爾 偉特夫斯畫廊
歐洲 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展覽
1970年5月 「白色遊戲」 偉特夫斯畫廊 布魯塞爾 比利時

拍品專文

純粹的追求
極簡主義曾於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興起,以回 應當時普普風潮以及形形式式奔放熱情的表現主 義下產生的物件和人像藝術表現。此風潮在觀眾和 藝術作品之間開拓了新領域,以簡單的線條和純粹 的構圖讓作品回歸自身最真實的本質。極簡主義藝 術家如約翰‧麥克拉肯(John MacCracken)、索 爾‧勒維特(Sol LeWitt)、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他們拒絕只專注於畫面構圖,反而着眼於 基本幾何、模塊化和級數比例。以繪畫作為表現手 法已未能好好呈現出空間和創作過程,唯有立體感 才能幫助藝術家和觀眾之間建立一道橋樑,以打破 物件和藝術表現兩者的隔閡。

林壽宇的極簡主義
林壽宇效法維克多‧帕斯莫爾(Victor Pasmore)在 英國的作品,以同一處理方式把此等概念運用在他 的作品《愛德華路》(拍品編號 586)。兩條立體鋁 線相互交織,線條的厚度以及色彩的運用皆經過仔 細計算,把觀眾的注意力落在作品本身,並視之為 實質客體。林氏在倫敦當代藝術學院首次辦個人 展覽的十年後,他在六十年代末的藝術作品皆明確 地追求作品創作的物理過程,從而實現「純粹的客 體」。精準的尺寸和精細的白色光譜反映了完美無 瑕。藝術家那漫長而又痛苦的創作過程,在觀眾眼 中竟是不費吹灰之力描繪完美的作品;這種反差不 但把藝術作品的重要性提升為客體,更令創作者本 人消隱於作品中。

過去與將來
林壽宇出生於台灣,在五十年代移居英國修讀建 築。由五十年代開始,林氏的作品從具象藝術蛻變 成半抽象山水畫,最終於六十年代在簡約幾何抽象 主義方面的成就達至高峰。林氏於1967-68年所創 作的《繪畫浮雕雙聯作》現由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收藏,該作品乃該館館藏的唯一一幀現代作品。 《愛德華路》可被視為藝術家在該段時期的完美佳 作。林氏以其技法,在其位謀其事,努力彌合古代 東方繪畫傳統與年輕一輩的中國藝術家;而這些年 輕的藝術家珍視並強調繁複的創作過程乃最終作品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