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移竹圖
細節
明 沈周
移竹圖
水墨紙本 手卷
24.5 x 98 cm. (9 5/8 x 38 5/8 in.)
鈐印:啟南、白石翁
沈周卷後題詩《和陳玉汝大理乞竹韻》:
僮子才通醉日書,長身早見載專車。
葉留宿雨鸞翎濕,鞭走新泥蠖節舒。
下馬題詩添過客,借風清暑便隣居。
夜來半舫齋中月,壁影蕭然水墨虛。沈周奉和。
鈐印:啟南
李西崖(東陽,1447-1516)詩:
謝王世賞傳乞竹栽一首。
俗居何計避塵氛,西郭濃陰幸見分。
但有竹看休問主,苦無鄰乞竟煩君。
天應不愛城頭雨,地許長留石上雲。
三日肩輿猶未過,晚風薕箔又斜曛。
修竹後三日在成齋竹舫書。
王樨登(1535-1612)、翁方綱(1733-1818)、法式善(1753-1813)、吳榮光(1773-1843)、湯金釗(1772-1856)、胡璧城(1868-1925)題跋:
王樨登:
沈徵君移竹圖余十年前嘗見之,題者凡數公,今惟存長沙公為魯靈光耳,尚憶吳文定題語云:今朝竹醉教移竹,荷鍤穿雲去路賒。却嘆此君多潦倒,醒來已在別人家。雖一時諧謔風流,苑然偶過善甫齋。頭重閱此卷因錄吳詩於後,是日新薺苦熱,觀此便覺涼思蕭瑟,真不可一日無此君也。己卯(1579)六月廿又一日,王樨登敬書。
鈐印:王氏百榖
翁方綱:
得先生此詩跡後廿二年而復得此。方綱識。
另三首題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乙卯(1795)、嘉慶丁卯(1807)
鈐印:翁方綱、內閣學士、蘇齋
法式善嘉慶三年(1798)題跋
鈐印:法式善印、梧門詩龕、小西崖
翁方綱題引首:
移竹墨緣。此卷李西涯自書移竹詩沈石田為作圖也。昔於壬辰冬得西涯自書種竹諸詩卷,時方於城南蘇米齋買竹種之。因用蘇詩李文正種竹事賦詩,屬羅兩峰為作南軒補竹圖,又屬閔正齋作西涯竹圖卷,今廿有餘年矣,安邑宋芝山一日於書畫攤上得西涯手跡,即予所藏前卷中移竹一律也。不數日間芝山又得沈畫及王百穀跋,則前後標接之迹宛然,因以見贈。印合前卷真如延津之劍洵墨緣也!題此志喜。乾隆五十九年歲在甲寅冬十有二餘額十日。蘇齋學人翁方綱。
鈐印:
覃溪(三次)、小蓬萊閣、蘇齋(四次)、蘇齋墨緣、覃溪鑒藏(二次)、蘇齋審定、詩境(二次)、松林雙清書屋(二次)
翁方綱題簽條:沈石田移竹圖無上精品。翁方綱藏。
藏印:
裴景福(1854-1926):
睫菴精鑒(三次)、裴景福收入壯陶閣秘笈、裴氏壯陶閣藏(二次)、伯謙寶此過於明珠駿馬、壯陶閣主
譚敬(1911-1991):
譚敬私印、譚敬、和菴父(二次)、區齋父印(二次)、衡古書屋、區齋(二次)、龢菴鑒定真跡、粵人譚敬印、粵人譚印
王南屏(1925-1985):
王南屏印、玉齋、南屏珍藏(二次)
何冠五(二十世紀初):子嘉眼福
葉夢龍(1775-1832):南海葉氏雲谷家藏
吳榮光(1773-1843):吳榮光印、荷屋
其他:
湯金釗印、馮敏昌印、陸致遠印、樂叔子、雲流館、曾藏雲樓家、雲樵寓目、雲樵鑒賞、大雅、詩境、閱音修篁美日載歸、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秀石山房、蓮隱、以寧、年深未免有缺畫、韞真愜所遇、中書君不中書矣
移竹圖
水墨紙本 手卷
24.5 x 98 cm. (9 5/8 x 38 5/8 in.)
鈐印:啟南、白石翁
沈周卷後題詩《和陳玉汝大理乞竹韻》:
僮子才通醉日書,長身早見載專車。
葉留宿雨鸞翎濕,鞭走新泥蠖節舒。
下馬題詩添過客,借風清暑便隣居。
夜來半舫齋中月,壁影蕭然水墨虛。沈周奉和。
鈐印:啟南
李西崖(東陽,1447-1516)詩:
謝王世賞傳乞竹栽一首。
俗居何計避塵氛,西郭濃陰幸見分。
但有竹看休問主,苦無鄰乞竟煩君。
天應不愛城頭雨,地許長留石上雲。
三日肩輿猶未過,晚風薕箔又斜曛。
修竹後三日在成齋竹舫書。
王樨登(1535-1612)、翁方綱(1733-1818)、法式善(1753-1813)、吳榮光(1773-1843)、湯金釗(1772-1856)、胡璧城(1868-1925)題跋:
王樨登:
沈徵君移竹圖余十年前嘗見之,題者凡數公,今惟存長沙公為魯靈光耳,尚憶吳文定題語云:今朝竹醉教移竹,荷鍤穿雲去路賒。却嘆此君多潦倒,醒來已在別人家。雖一時諧謔風流,苑然偶過善甫齋。頭重閱此卷因錄吳詩於後,是日新薺苦熱,觀此便覺涼思蕭瑟,真不可一日無此君也。己卯(1579)六月廿又一日,王樨登敬書。
鈐印:王氏百榖
翁方綱:
得先生此詩跡後廿二年而復得此。方綱識。
另三首題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乙卯(1795)、嘉慶丁卯(1807)
鈐印:翁方綱、內閣學士、蘇齋
法式善嘉慶三年(1798)題跋
鈐印:法式善印、梧門詩龕、小西崖
翁方綱題引首:
移竹墨緣。此卷李西涯自書移竹詩沈石田為作圖也。昔於壬辰冬得西涯自書種竹諸詩卷,時方於城南蘇米齋買竹種之。因用蘇詩李文正種竹事賦詩,屬羅兩峰為作南軒補竹圖,又屬閔正齋作西涯竹圖卷,今廿有餘年矣,安邑宋芝山一日於書畫攤上得西涯手跡,即予所藏前卷中移竹一律也。不數日間芝山又得沈畫及王百穀跋,則前後標接之迹宛然,因以見贈。印合前卷真如延津之劍洵墨緣也!題此志喜。乾隆五十九年歲在甲寅冬十有二餘額十日。蘇齋學人翁方綱。
鈐印:
覃溪(三次)、小蓬萊閣、蘇齋(四次)、蘇齋墨緣、覃溪鑒藏(二次)、蘇齋審定、詩境(二次)、松林雙清書屋(二次)
翁方綱題簽條:沈石田移竹圖無上精品。翁方綱藏。
藏印:
裴景福(1854-1926):
睫菴精鑒(三次)、裴景福收入壯陶閣秘笈、裴氏壯陶閣藏(二次)、伯謙寶此過於明珠駿馬、壯陶閣主
譚敬(1911-1991):
譚敬私印、譚敬、和菴父(二次)、區齋父印(二次)、衡古書屋、區齋(二次)、龢菴鑒定真跡、粵人譚敬印、粵人譚印
王南屏(1925-1985):
王南屏印、玉齋、南屏珍藏(二次)
何冠五(二十世紀初):子嘉眼福
葉夢龍(1775-1832):南海葉氏雲谷家藏
吳榮光(1773-1843):吳榮光印、荷屋
其他:
湯金釗印、馮敏昌印、陸致遠印、樂叔子、雲流館、曾藏雲樓家、雲樵寓目、雲樵鑒賞、大雅、詩境、閱音修篁美日載歸、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秀石山房、蓮隱、以寧、年深未免有缺畫、韞真愜所遇、中書君不中書矣
來源
金匱室陳仁濤先生珍藏
出版
裴景福編《壯陶閣書畫錄》(上)卷九,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第300-303頁。
榮譽呈獻
Stephenie Ts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