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NH VAN (VIETNAM, B. 1917)
鄭文( 越南,B. 1917 )

北越中部地區的狩獵場景

細節
鄭文
鄭文( 越南,B. 1917 )
北越中部地區的狩獵場景
漆 木板
115.5 x 159.5 cm (45 7/16 x 62 3/4 in.)
1943年作
款識: Trinh Van 1943 (右下)
來源
2014年10月6日 香港蘇富比 編號288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法國私人收藏

榮譽呈獻

Jessica Hsu
Jessica Hsu

拍品專文

尚.杜南、菅原嗣雄、約瑟-安桂貝提、阮嘉治和其他:一場法國、日本和越南的藝術精萃展

就藝術而言,藝術家敘述真相,而這些真相透過他們的作品以事實呈現。

河內藝術學校在1924年成立。該學院當時所採用的藝術原則,與法國巴黎的美術學院同門同師。之後,時間的淬煉和地方風氣讓學院的育才方式逐漸厚實,教材也從而歷經調整、專門專精、發展茁壯。法國畫家約瑟-安桂貝提決定以這種方式推廣藝術和漆藝技巧。

法國銅器大師尚.杜南(生於1877年,1942年歿)在巴黎成功展出了幾具令人激賞的出眾漆器(包括漆藝屏風);而安桂貝提其實自1920年代在法國就對這門藝術再也熟稔不過了。就成功光譜而言,杜南無論是在巴黎、或是其他城市舉辦公開或是私人展覽,都會名利雙收。媒體也會就這些展覽廣泛報導評論。

菲力斯.馬西爾赫可謂是對杜南最有研究的專家,他提到杜南在1912偶遇一位名叫菅原嗣雄的日本漆藝大師,菅原先生自1900年就旅居法國。兩名藝術家最終決定分享彼此的創作秘密:金屬加工對漆器技巧。杜南深深為這種器材(自17世紀起,法國就有日本和中國的進口漆器,因此這種工藝不乏人知。而杜南即從菅原那兒習得漆藝的進階技巧。「尚連做夢都夢到漆器」,是杜南妻子在1919年1 月3日於個人手札中所寫下的數個字)所醉心。歷經了一場英勇戰事後的杜南,在1921年展出了一具大型漆器,首次使用了大片表面磨漆。他以這種方式磨入了現代漆藝的形式 – 而這門藝術自此不再只限於裝飾用,而是能用來描各種特別主題。

漆器透過時間演繹、和緩慢上漆過程所
成就的藝術影響和果效,杜南已然預見了。誠然,在漆器這門藝術交響樂中,藝術家儼然是指揮家、顏料是樂手、漆下的原始木器是聽眾、筆刷和濕度則是音響效果。整個說來,這場華麗的大師「演奏」是一場千錘百鍊的創作。

身為瑞士人的杜南在1921年宣誓成為法國公民;他和日本藝術家菅原的相遇,為之後的創作之路奠下基礎。這個潮流,促使了法國畫家安桂貝提在河內藝術學校展開一場創意革命。

「若有一項技能要畫家盡畢生之力奉獻,就非屬漆器不可了。」
引述自法國女畫家阿利克斯. 埃梅,1949年刊登於法國的「畫報」

野漆樹供應了漆器所需的樹脂和木材;而當地氣候和一整個世代的天才漆藝名家,對越南藝術學校的成立貢獻良多,該校在20世紀所孕育的藝術新秀人數達到高峰。

而我們有幸於此呈現的傑出漆器集粹,證明上述所言不虛:

鄭萬所做的《北越中域的狩獵場景》(作品編號354),將1935到1940年代流行的風格合成化;當時的裝飾用屏風,被公認是費時而精妙的藝工大成。阮勝所作的《相撲》(作品編號349)是一具大型漆藝作品,氣韻大方,對菅原嗣雄的遺贈,做出一場美好禮讚。

阮思嚴和他三組經典主題: 《金雲翹傳》 (作品編號347), 《Ong Than Gong》(作品編號353)和《古代舞蹈》(作品編號348)則是有經有緯,既妍麗又討喜。

阮嘉治和他的《女人和稚童們》(作品編號351)令人讚嘆、《農夫》(作品編號352)則不同凡響、而《兩名女士》(作品編號350)則屬經典之作。

阮中所完成的《順化的優雅女子》(作品編號356),用的是布面油畫而非漆工藝,這過程更費時、更複雜,但是效果精雕細琢。這裡呈現的是阮中的兩件作品,均描繪女性的優雅清麗:一件是漆藝、另一件則是油彩。

最後一定要特別提到大師黃蹟朱的風景作品(作品編號355),於1959年完成;作品的雅緻和細膩手法代表了越南藝壇的極致。這幅作品還附帶了藝術家手繪的素描。

漆藝與醇酒有異曲同工之妙:葡萄品種固然重要;然而,產地才是成就作品的幕後推手。


Jean-François Hubert
資深越南藝術專家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 包括日本木刻版畫私人珍藏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