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金粉福地賦
細節
明 文徵明
金粉福地賦
水墨紙本 手卷 一五五七年作
26.8 x 510 cm. (10 ½ x 200 ¾ in.)
題識:嘉靖丁巳(1557年)十月十日雨窗漫書,時初病起,書將畢而意已倦矣,草草終之殊為不工也!徵明年八十有八。
鈐印:文徵明印、文仲子、停雲館、徵仲父印、停雲
藏印:姚覲元(1823-1890)吳興姚伯子覲元鑑藏書畫圖籍之印
其他:灝文室供養
金粉福地賦
水墨紙本 手卷 一五五七年作
26.8 x 510 cm. (10 ½ x 200 ¾ in.)
題識:嘉靖丁巳(1557年)十月十日雨窗漫書,時初病起,書將畢而意已倦矣,草草終之殊為不工也!徵明年八十有八。
鈐印:文徵明印、文仲子、停雲館、徵仲父印、停雲
藏印:姚覲元(1823-1890)吳興姚伯子覲元鑑藏書畫圖籍之印
其他:灝文室供養
來源
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書畫,2010年5月28日,編號519。
更多詳情
註:文徵明(1470-1559)手書《金粉福地賦》是唐寅(1470-1524)作品。唐寅早年“頗宗六朝”,尤長於四六文,藻思絢麗,翩然有奇氣。《金粉福地賦》正文123行,1320字,是唐伯虎傳世最長的一篇賦文,明蘇州人俞弁《山樵瑕語》記載:“唐子畏僑居南京日,嘗宴集某侯家,即席為六朝金粉賦。時文士雲集,子畏賦先成……侯大加稱賞。”相傳即係此篇。賦中寫豪門飲宴歡樂情景,全文駢四儷六,才氣雄逸,遍寫家世、樓臺、宴遊、仕女、服飾、園林、生活等,極盡賦體鋪敘之事,展現唐伯虎超然的才學與文思,與祝允明《煙花洞天賦》並為賦文雙艷。
文徵明與唐寅同年而生,而唐寅早十月生,兩人自幼相識,交情篤好,唐寅《又與徵仲書》云:“寅與文先生徵仲交三十年,其始也草而儒衣……寅長徵仲十閱月,願例孔子以徵仲為師,非詞伏也,蓋心伏也。詩與畫,寅得與徵仲爭衡;至其學行,寅將捧面而走矣。”以故,文徵明八十八歲高齡於蘇州雨窗寒濕之時,仍然執筆抄錄故友長賦,雖病初起,其情思心跡於是尤見深切。
《金粉福地賦》後有“吳興姚伯子覲元鑑藏書畫圖籍之印”。姚覲元(1823-1890),吳興人,嘉慶四年狀元姚文田孫,道光二十三年(1843)舉人,曾任湖北按察使、廣東布政使等,好金石、工小篆、印刻繪畫無所不通,兼富藏古籍書畫。此卷由文徵明手書,既見唐寅文學之才,又見文徵明法書之美、故友之思,為文唐交情之印證,實屬難得珍本。
文徵明與唐寅同年而生,而唐寅早十月生,兩人自幼相識,交情篤好,唐寅《又與徵仲書》云:“寅與文先生徵仲交三十年,其始也草而儒衣……寅長徵仲十閱月,願例孔子以徵仲為師,非詞伏也,蓋心伏也。詩與畫,寅得與徵仲爭衡;至其學行,寅將捧面而走矣。”以故,文徵明八十八歲高齡於蘇州雨窗寒濕之時,仍然執筆抄錄故友長賦,雖病初起,其情思心跡於是尤見深切。
《金粉福地賦》後有“吳興姚伯子覲元鑑藏書畫圖籍之印”。姚覲元(1823-1890),吳興人,嘉慶四年狀元姚文田孫,道光二十三年(1843)舉人,曾任湖北按察使、廣東布政使等,好金石、工小篆、印刻繪畫無所不通,兼富藏古籍書畫。此卷由文徵明手書,既見唐寅文學之才,又見文徵明法書之美、故友之思,為文唐交情之印證,實屬難得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