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HUFAN (1894-1968)
WU HUFAN (1894-1968)
1 更多
吳湖帆

臨蘇軾木石圖并黃州寒食帖

細節
吳湖帆
臨蘇軾木石圖并黃州寒食帖
水墨紙本 手卷 一九六五年作
28 x 275 cm. (11 x 108 ¼ in.)
題識: 東坡木石圖並劉良佐米芾二題,略臨大致。
乙巳(1965 年)夏,吳湖帆。
畫家又題:畫後又臨東坡黃州寒食二首及山谷題字于後。倩又識。
潤州棲雲馮尊師,棄官入道,三十年矣!
今七十餘,鬚髮漆黑,且語貌雅適,使人意消。
見示東坡木石圖,因題一詩贈之,仍約海岳翁同賦,上饒劉良佐。
舊夢雲生石,浮榮木脫衣。支離天壽永,磊落世緣微。
展卷似人喜,閉門知己稀。家林有此景,愧我獨忘歸。
芾次韻
四十誰云是,三年不製衣。貧知世路險,老覺道心微。
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風雅伴,歲晏未言歸。
鈐印:吳湖颿印、吳倩之印信、吳倩畫印、萬宜樓、湖颿七十後作

《黃州寒食二首》題識: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
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右黃州寒食二首。
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
無佛處稱尊也。戲臨蘇、黃書卷。吳倩。
鈐印:吳倩湖颿之印、迢迢閣
鑑藏印:退密借讀、退密鑑賞
周退密題引首:墨林逸品。奉題湖颿先生遺墨兩種,周退密。
鈐印:周退密印、四明石室、丁亥(2007)
出版
王叔重、陳含素編《吳湖帆年譜》,東方出版中心,上海,2017 年7 月,第532 頁。
更多詳情
師古從心:吳湖帆晚年得意之作
二十世紀上半葉,集收藏、鑑定、繪畫、書法、詩詞等文史藝諸業之大成,倩庵吳湖帆堪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出生於蘇州的累世簪纓之家,幼承庭訓,眼前手中俱是古代文化精品,由是鑄就傳統文化的牢固根基。吳湖帆畢生活在傳統文化之中,也成就在傳統文化之內,他精鑑賞,善收藏,能詩詞,擅書畫,名動南北。其收藏來源有四大方面:
一、繼承了祖父吳大澂畢生珍品;
二、得外祖父沈韻初所藏,以董其昌書畫為多;
三、 髮妻潘靜淑家族陪嫁及所贈,如宋拓歐陽詢《化度寺塔銘》、《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
四、自行購藏。
吳湖帆熟習古今書法、繪畫、金石文字等,鑑藏之富,為黃埔灘頭“一隻眼”,平生庋藏不計其數。
吳湖帆既是一位具有中國文人氣質的書畫大家、鑑定大家,也是近現代江南傳統文人書畫的代表人物。他幼年習畫時,便自摹古入手。對古人作品的臨摹學習是一種傳統工夫,是不能繞行的學習內容,除了可以瞭解、掌握各家各派筆墨習性、技法、風格外,同時也是對古代畫史的深入理解和研究。1918 年,湖帆寓居海上懸格鬻畫,時人交口傳道“此愙齋孫”,由是名動上海灘。湖帆中年上溯宋元,又專攻宋元山水,格調雅逸高古,非時人所能比擬。
吳湖帆一生師古、鑑古、藏古,涵養在金石、書畫、詩詞、戲曲之中,他的生活完整地體現了傳統文人的雅趣。佳士得是次呈現的《臨蘇軾〈木石圖〉并〈寒食帖〉》,是1965 年吳湖帆七十一歲時的師古之作。孔子在《論語.為政》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吳湖帆幼承家學,浸淫文史藝諸業六十多年,中歲後又究心宋元繪素,襟懷高古。觀賞此作,我們從用筆用墨可見他確實已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與蘇軾原作並轡而馳,難分甲乙。卷後意興不盡,又手錄《寒食帖》一過,書體如春花枝頭,搖曳生姿,所謂得其神而忘其形,運其氣而行其格,神形氣格盡在毫端。《木石圖》傳入東瀛,後以珂羅版印刷術化為三千凡身,傳回故土,湖帆臨摹即據此凡身探究神形,完備氣格。

更多來自 不凡- 宋代美學一千年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