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在二十六年的從軍生涯中,余承堯行遍中國十八個省份,看盡華夏的壯麗山川,長期以來,余承堯透過詩句的構成提煉出風景的精髓,也在無形中醞釀了藝術創作所需要的觀察力和選擇性,直至晚年提筆作畫,便一一成為自然實體與主觀心靈深刻結合的山水傑作。
自二十世紀初期西方抽象主義萌芽,點、線、面等造型元素才脫離具象寫實的附庸,重新受到藝術家的重視,余承堯亦在對大自然長期的深入觀察中,凝聚出現代藝術的造型語言,透過點、線、面等形式元素的提煉。在《山河》(Lot 295)的方形畫面中,彩點與墨線的堆疊繁密構成凹凸紋理與山石變化;大塊分割的構圖中形塑出紮實的幾何形體,渾圓的樹木、圓錐或圓柱形體的山石峭崖,均強化了各個元素間的空間分割和畫面構成關係,重現出景物之間高低、遠近和深淺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