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台灣私人珍藏橫貫公路是五十年代台灣重要的基建工程,首次開通時,張大千便應邀參觀,沿途景色為他日後提供不少創作靈感和素材。張大千採用全景式構圖。從上至下,由崎嶇山路,山中古建和瀑布串聯起來,一側岩石壁立千仞,異常險峻。畫面中,畫家以幹筆稍作勾勒,其餘主要以濕筆皴擦暈染,以求表現出草木蔥鬱,雲瀑淋漓的效果。山水畫作之外,大千更作書法一軸,題詩讚歎橫貫公路沿途風景之勝,並贈予台灣畫家好友張榖年。彼時大千居住在巴西,題識流露出他因故園山川秀麗而引發的自豪感,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亦隱隱顯露。張榖年(1905-1987),名谷,江蘇武進人,為海上名家馮超然(1882-1954)外甥,幼時便隨馮超然習畫,十六歲便在上海懸牌鬻畫。1949年渡海赴台,歷任教育部美育專門委員,台灣文化學院研究所教授。其山水風格健拔幽邃,蒼潤沉雄。1980年7月,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辦《張榖年回國近作展》,張大千、徐雯波、宋美齡等人到場祝賀,並合影留念。本拍品附有上款人張榖年之子張正旼簽署蓋章的證明。
張大千
橫貫公路/書法
細節
設色/水墨紙本 立軸兩幅 一九六八年作
《橫貫公路》題識:
戊申(1968年)秋日寫呈榖年道長兄教正。
大千弟張爰五亭湖上。
鈐印: 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八德園、大風堂
《書法》題識: 長春欄檻狎寒泉,太魯千盤磴道懸。
誰與山川鬥奇勝,吾宗自擅筆如椽。
春間重遊橫貫公路,初入太魯閣,口號贈榖年老宗兄。
三年前曾多見兄所寫橫貫公路於紐約及溫哥華, 歎為奇絕,彼邦人士莫不嘖嘖稱賞,文章華國, 我輩與有(榮)焉。戊申(1968年)七月廿二日, 大千弟爰三巴五亭湖上書呈。
鈐印: 張爰私印、大千、大風堂
135 x 69.3 cm. (53 1/8 x 27 ¼ in.)
《橫貫公路》題識:
戊申(1968年)秋日寫呈榖年道長兄教正。
大千弟張爰五亭湖上。
鈐印: 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八德園、大風堂
《書法》題識: 長春欄檻狎寒泉,太魯千盤磴道懸。
誰與山川鬥奇勝,吾宗自擅筆如椽。
春間重遊橫貫公路,初入太魯閣,口號贈榖年老宗兄。
三年前曾多見兄所寫橫貫公路於紐約及溫哥華, 歎為奇絕,彼邦人士莫不嘖嘖稱賞,文章華國, 我輩與有(榮)焉。戊申(1968年)七月廿二日, 大千弟爰三巴五亭湖上書呈。
鈐印: 張爰私印、大千、大風堂
135 x 69.3 cm. (53 1/8 x 27 ¼ in.)
榮譽呈獻
Ben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