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DAQIAN (1899-1983)
張大千

空山古寺

細節
張大千
空山古寺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七三年作
34 x 51 cm. (13 3/8 x 20 1/8 in.)
款識:爰翁。
鈐印:大千唯印大年、癸丑(1973)
出版
《張大千書畫集》第七集,國立歷史博物館,1983年10月,第94頁。
更多詳情
1954年,張大千舉家遷居巴西,在聖保羅市郊摩詰鎮開拓八德園,建造五亭湖,收羅玲瓏怪石、奇花異草。此時正是張大千創立並發展潑墨潑彩畫風的重要時期,對畫家而言,無論地理環境還是人文環境均為全新,追求創新成為順應時勢的必然趨向。張大千潑彩潑墨風格的成功,是其力圖重新恢復唐朝的審美傳統,並用當代精神加以延續所做的努力。張大千對西方藝術發展,及西方藏家品味的深入瞭解,助其在同期中國畫家中脫穎而出。
本作正是張大千於五亭湖所作。此幅潑彩作品中,綠色、藍色、和黑色的墨汁完美融合,形成一個整體。隨心所欲、成竹在胸的潑彩技法使各種色彩交響融匯,表現出抽象化的山體和植被,如瞬時印象的形式被定格在畫面中。作於1967年,畫家並不像幾年前的潑彩潑墨山水作品一味追求抽象景象,反而在抽象中加入具象。他利用寫意筆墨勾勒出幾間小屋及周圍樹林,與重彩山石形成強烈對比。畫家在題識上道:“近用董元、巨然兩家為破墨,熾良宗兄以為如何?”以董元、巨然破墨法表現山體的披麻皴線條,代表畫家正嘗試回歸摹古的中國畫傳統。本幅不僅描繪了張大千成熟的潑彩山水,也通過與他自身傳統根源的結合,力求推進潑彩山水題材的探索與革新。

拍品專文

本作品亦出版於《巨匠的足音——百卷樓藏名家書畫精品集》。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