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ENLI
(CHINESE, B. 1965)
Painted in 2013
张恩利

局部

细节
2013 年作
签名:2013恩利 (左上)
来源
亚洲 私人收藏
展览
2013年9月6日—11月8日“离合器”
香格纳画廊H空间 上海 中国

拍品专文

张恩利的艺术生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他1965 年出生于中国吉林,1989 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并于同年迁居上海,2008 年前任教于上海东华大学艺术学院。张恩利的作品和同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风格大相径庭, 亦与“政治波普”、“媚俗艺术”或“玩世现实主义”等20 世纪90 年代广泛流行的艺术社区划清边界。他关注的是虚无,即“缺失”本身和碌碌尘世。艺术家运用表现性的直线与曲线, 描绘那些被遗忘的人、空间、物件并将其从平凡提升至另一层面。

他的艺术实践包括绘画、雕塑和装置, 描摹了寓于日常用品与场所中的忧愁抑郁, 其中“空间绘画”系列作品直接将房间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作为天然画布。张恩利的创作素材往往都是工作室内随手可见的物件, 如水桶, 软管, 或大理石球。他的绘画并非直观的产物, 而是基于速写、摄影或记忆的再创作。艺术家用一种静谧的方式再现了环绕于这些空间和物体的虚无。张恩利对“虚无”无疑是迷恋的,“虚无”亦是贯穿其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局部》中, 艺术家运用稀薄的大地色徒手塑造了水平和垂直的线条,颜料如流水般灵动, 笔触和颜料滴落的原始模样得以保留, 显现出一种通透感。虽然《局部》采用布面油画作媒材, 艺术家采用的技巧却更接近于中国传统水墨、水彩画。本画中每一道笔触和线条都在总体画面中拥有独立的姿态和空间。而线条和笔触在画面布局中的功能并不是为了创造一种叙事, 或是塑造任何特定的物体, 而是为了展示“虚无”本身, 仿佛艺术家要为其赋予形态。较之空间本身, 更引人注目的则是描绘空间的方式。艺术品本身并无特定的叙事背景,和时间亦无联系。它不受永恒的意义束缚,“缺乏意义”本身便是一种有力的表达, 超越了叙事和象征的羁绊。艺术家曾言:“我画现实之物是为了表现超越现实之上的某些东西。”而《局部》达到了这一高度(莫妮卡・ 德玛特,《张恩利: 人性, 太人性的》, 香格纳画廊,2004 年)。

张恩利在作为艺术家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他的焦点从表现主义和原始的具象油画转向了不寻常的视角和日常被遗忘的对象。近些年来, 张恩利通过装置《空间绘画》等作品探索了创作媒介的不同可能性。在本拍品中, 艺术家似乎转向了另一种艺术表达, 探索线性线条和虚无的潜质。《局部》和艺术家早期那些憧憧渲染的水桶和电灯开关不同, 它整体就是一种抽象表达。画面用色精巧微妙, 让人联想起现代主义绘画中运用的大地色调。正因如此,《局部》成为展现张恩利创造力和艺术视角的独一无二之作。

更多来自 +86 First Open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