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RUYI 
(CHINESE, B. 1985)
Painted in 2014
张如怡

双子塔

细节
2014年作
签名:张如怡 2014 (画背)
来源
亚洲 私人收藏
展览
2014年9月12日—10月26日“隔 断—张如怡个人 展”东画廊 上海 中国

拍品专文

“在当代艺术中平面性常被想象为情感的压缩与积累,它的纵深感是心理的。”
—— 戴维·约瑟里特《论平面 —— 走向平面性的谱系》

当代艺术发展至今脉络庞大纷纭,如何将视觉效果和智识层面的 感知凝聚成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再进而做些别人从没做过的 事,对于平面绘画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坚苦的挑战。在实体的平 面空间上阐述思维深度并同时展现精湛技法,完全单看艺术家对 画框内有限空间的掌握与诠释拿捏。

张如怡出生于 1985 年,2012 年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取得综合材料硕士,同年即以《密 室》系列作获得Creative M50新锐艺术家评委会大奖,擅长以冷静谨慎的几何世界展现丰沛的个人 感知,并透过两个极端的结合来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年轻人复杂的 心理状态。《双子塔》长约 1 米 3,看似不大的尺寸 却是她运用圆珠笔、油性色铅笔等平面设计工具,一道道刻凿出 的抽象空间。在工业设计纸上,每条线间隔仅 0.2 公分,她用建 筑师惯用的平移尺在纸的两端做标记,之后再一鼓作气把两点连 成线。这种秩序性身体运动构成的背景显露机械化的本质,如工 业化社会般单调无趣但又无可避免。但所形成的画面效果并非生硬冷感,而是一种扭转了绘画观看关系的巧妙机制。

《双子塔》中粗细相间的蓝绿线条编织成网格背景;中央两个三 角锥内断裂后又重复的线条,形成的僵硬植物造型与椎体本身相 交,产生出前景中异地而处的图示。深色底色迭上淡色图像,并 透过带有透明感的色彩定义前后关系。前景与背景两个断层图间无过渡,充满着矛盾却在视觉本质上不冲突,多层的平面叠置 鼓励观者转变观看的思维。抽象艺术的功能之一在于纪录艺术家 的心理反应,张如怡利用几何作为情绪载体,限制情绪宣泄出的 能量,以致画面元素同时共存、矛盾却互相冲突,反映出一种非 常私人、又弥漫整个社会的情绪氛围,是艺术家对于自我与外在 环境间关系的回溯。小尺幅作品不惊天动地,宁静平和更具私密 性,拉近观者与艺术家的距离,亦调动着观者的心理状态。

张如怡引导观者将直观体验取代《双子塔》相关的模仿性认同, 用具体且逻辑化的画面平面性带出心理纵深度,将有意识的观看 延伸至潜意识思考。这种思考源自观者将自身经验投射在作品, 所形成的自我景观化。此过程破除画面仅是视像的禁锢,她的空 间魔术在于让作品成为与观众一样具有生命且瞬息万变的样貌。

更多来自 +86 First Open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