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jpg?w=1)
.jpg?w=1)
草書長卷
細節
明 祝允明
草書長卷
水墨紙本 手卷 一五二三年作
38.5 x 850 cm. (15 ¼ x 334 5/8 in.)
釋文:
《將歸行》
老龍渡頭秋欲歸,炎州霜輕葉不飛。
江東游客未授衣,擁衾支枕歌《式微》。
自余之來日三北,山圍蜑船天潑墨。
高堂夢轉眼冥冥,燕吳萬里無消息。
南溟有龍不可屠,北山有虎不可誅。
鴛鴦相對懷慈烏,又況嶺南多鷓鴣。
《歌風臺》
掉臂長安市,遙從日邊來。
因過芒碭下,步上歌風臺。
沛公善任使,猛士忘其骸。
帝業袖手成,慷慨襟抱開。
大風飛雲亦壯哉,韓彭英盧相繼死。
寄命寺人髀股間,未央志氣拉颯摧。
悵望千年餘,哀能為之哀?
明朝放舟淮浦下,(韓)項王韓侯祠下亦徘徊。
《謁張文節公祠》
丞相祠堂曲水涯,祠邊仍是相公家。
千秋若解收金鏡,萬里何緣枉翠華。
庭下犦牲兼絮酒,嶺頭松樹夾梅花。
人間不乏牛仙客,每攬遺編費歎嗟。
《和蔣氏姻弟喜予歸田之作》
忙是揮毫靜奕棋,雕闌日轉夢回遲。
閒從王右軍臨帖,戲學張京兆畫眉。
傍水近寂三益逕,停雲徐詠四愁詩。
新來最滿平生意,樓上看山獨坐時。
《閒居秋日》
逃暑應能暫閉關,未消多把古賢攀。
並拋杯酌方為懶,少事篇章恐礙閒。
風墮一庭鄰寺葉,雲開半面隔城山。
浮生只說潛居易,隱比求名事更艱。
《失白鷴》
何處青冥命一沖,短翎應近井廬中。
來時想見銀塘靜,去後休嗟蕙帳空。
自歎無魚難久館,誰言有鵠不如籠。
故鄉一夜秋來月,吳水吳山幾萬重。
《句曲道中》
老至誰憐晝錦明,春來聊得客襟清。
宵依星斗宮壇卧,曉傍神仙宅舍行。
眼看山多城郭少,肩挑詩重簿書輕。
何時總入煙霞去,不見人間寵辱驚。
《登大茆峰》
下馬門前一振衣,翠微高迥逼清溦。
雲滯洞裡仙人過,月下山中長史歸。
金燄畢床砂氣伏,紫雲穿竇術芽肥。
神方能詠不能遇,一夜爽靈峰外飛。
《秋夜宿僧院》
寒林日暮息車徒,卻得南朝最勝區。
廿載不登禪子榻,一宵權作佛家奴。
齊梁寂寞名猶是,儒釋紛紜辨已無。
最是宦心能敗道,羞將束帶問衣珠。
題識:癸未(1523)夏日酒次漫書,枝山允明。
鈐印:祝允明印、包山真意
題跋:
朱積誠(1890-1982):
祝京兆草書世推明代第一,余曾見平等閣藏前後赤壁賦,筆底龍蛇,森然欲舞,洵足當之無愧,此卷早於赤壁賦一年,可以後先媲美,大寶也。丁酉(1957)孟冬之月,朱積誠識於海上。
鈐印:誠齋
余壽:京兆楷法精謹,狂草尤臻神妙,有明一代推為第一。故片紙隻字,世為至寶。而況積卷盈軸乎!此書筆端龍蛇,實係晚年之筆,考京兆生於天順四年庚辰,卒於嘉靖五年丙戌,年六十七歲。是書作於癸未,其時年已六十有四矣。乙丑春日青厓老人余壽識於白萍館。
藏印:神品、曾在朱積誠處、頻屋主人藏
草書長卷
水墨紙本 手卷 一五二三年作
38.5 x 850 cm. (15 ¼ x 334 5/8 in.)
釋文:
《將歸行》
老龍渡頭秋欲歸,炎州霜輕葉不飛。
江東游客未授衣,擁衾支枕歌《式微》。
自余之來日三北,山圍蜑船天潑墨。
高堂夢轉眼冥冥,燕吳萬里無消息。
南溟有龍不可屠,北山有虎不可誅。
鴛鴦相對懷慈烏,又況嶺南多鷓鴣。
《歌風臺》
掉臂長安市,遙從日邊來。
因過芒碭下,步上歌風臺。
沛公善任使,猛士忘其骸。
帝業袖手成,慷慨襟抱開。
大風飛雲亦壯哉,韓彭英盧相繼死。
寄命寺人髀股間,未央志氣拉颯摧。
悵望千年餘,哀能為之哀?
明朝放舟淮浦下,(韓)項王韓侯祠下亦徘徊。
《謁張文節公祠》
丞相祠堂曲水涯,祠邊仍是相公家。
千秋若解收金鏡,萬里何緣枉翠華。
庭下犦牲兼絮酒,嶺頭松樹夾梅花。
人間不乏牛仙客,每攬遺編費歎嗟。
《和蔣氏姻弟喜予歸田之作》
忙是揮毫靜奕棋,雕闌日轉夢回遲。
閒從王右軍臨帖,戲學張京兆畫眉。
傍水近寂三益逕,停雲徐詠四愁詩。
新來最滿平生意,樓上看山獨坐時。
《閒居秋日》
逃暑應能暫閉關,未消多把古賢攀。
並拋杯酌方為懶,少事篇章恐礙閒。
風墮一庭鄰寺葉,雲開半面隔城山。
浮生只說潛居易,隱比求名事更艱。
《失白鷴》
何處青冥命一沖,短翎應近井廬中。
來時想見銀塘靜,去後休嗟蕙帳空。
自歎無魚難久館,誰言有鵠不如籠。
故鄉一夜秋來月,吳水吳山幾萬重。
《句曲道中》
老至誰憐晝錦明,春來聊得客襟清。
宵依星斗宮壇卧,曉傍神仙宅舍行。
眼看山多城郭少,肩挑詩重簿書輕。
何時總入煙霞去,不見人間寵辱驚。
《登大茆峰》
下馬門前一振衣,翠微高迥逼清溦。
雲滯洞裡仙人過,月下山中長史歸。
金燄畢床砂氣伏,紫雲穿竇術芽肥。
神方能詠不能遇,一夜爽靈峰外飛。
《秋夜宿僧院》
寒林日暮息車徒,卻得南朝最勝區。
廿載不登禪子榻,一宵權作佛家奴。
齊梁寂寞名猶是,儒釋紛紜辨已無。
最是宦心能敗道,羞將束帶問衣珠。
題識:癸未(1523)夏日酒次漫書,枝山允明。
鈐印:祝允明印、包山真意
題跋:
朱積誠(1890-1982):
祝京兆草書世推明代第一,余曾見平等閣藏前後赤壁賦,筆底龍蛇,森然欲舞,洵足當之無愧,此卷早於赤壁賦一年,可以後先媲美,大寶也。丁酉(1957)孟冬之月,朱積誠識於海上。
鈐印:誠齋
余壽:京兆楷法精謹,狂草尤臻神妙,有明一代推為第一。故片紙隻字,世為至寶。而況積卷盈軸乎!此書筆端龍蛇,實係晚年之筆,考京兆生於天順四年庚辰,卒於嘉靖五年丙戌,年六十七歲。是書作於癸未,其時年已六十有四矣。乙丑春日青厓老人余壽識於白萍館。
藏印:神品、曾在朱積誠處、頻屋主人藏
出版
著錄:
祝允明著、孫寶點校《懷星堂集》,《中國古代書畫家詩文集叢書》,西泠印社出版社,杭州,2012年4月,依次為第115頁、104-105頁、165-166頁、139-140頁、129-130頁、149頁、138頁、153頁、155頁。
祝允明著、孫寶點校《懷星堂集》,《中國古代書畫家詩文集叢書》,西泠印社出版社,杭州,2012年4月,依次為第115頁、104-105頁、165-166頁、139-140頁、129-130頁、149頁、138頁、153頁、155頁。
更多詳情
學古有己:明人六家書法述略
明人多尚帖學,書法一似詩歌,在尊古復古的時候,還力倡不作“奴書”(李應楨),即是要在學習古人的同時保持自性——尚性靈,與明人向內探究的思想有同工之妙。
是次拍品當中,彙集明人七件書法作品。祝允明《草書長卷》(編號843),文徵明《草書詩卷》(編號844),董其昌《行草詩稿》(編號846)等三件俱為手卷。允明性豪邁,外祖徐有禎、岳父李應楨俱為明代書法大家,天賦與家學是他成為明人草書第一的重要條件,此卷書法猶駿馬奔行,點劃奇妙無方,是難得神品。文徵明學書李應楨,性敦實,力學不倦,草書少見,此卷書體含蓄典雅,如見君子。董其昌以書畫為畢生追求,書法由唐入晉,圓勁之中含秀逸,尤善控制墨的濃潤枯淡,變化多端。
另外四件是董其昌《自書詩冊》廿二開(編號845),陳完《簡吳匏庵書》(編號847),張瑞圖《草書》(編號848),倪元璐《五律草書》(編號849)。董其昌此冊以宣德玉版箋書寫,可據之觀察董書運筆變化,乃合肥龔心釗舊藏。陳完(1412-?)為吳門儒士,有望於時,書體工整不苟,此函即寫奉吳寬。張瑞圖書畫皆能,書法多作行草,以圓為方,以折代轉,與古人用筆迥異。倪元璐為明末書壇三株樹之一,以扁方奇拗破姿媚俗態,書與人同。
明人書法個性極強,以上六位書家七件法書,書體人人各異,而多與秉性相近,為不可多得之佳作。
明人多尚帖學,書法一似詩歌,在尊古復古的時候,還力倡不作“奴書”(李應楨),即是要在學習古人的同時保持自性——尚性靈,與明人向內探究的思想有同工之妙。
是次拍品當中,彙集明人七件書法作品。祝允明《草書長卷》(編號843),文徵明《草書詩卷》(編號844),董其昌《行草詩稿》(編號846)等三件俱為手卷。允明性豪邁,外祖徐有禎、岳父李應楨俱為明代書法大家,天賦與家學是他成為明人草書第一的重要條件,此卷書法猶駿馬奔行,點劃奇妙無方,是難得神品。文徵明學書李應楨,性敦實,力學不倦,草書少見,此卷書體含蓄典雅,如見君子。董其昌以書畫為畢生追求,書法由唐入晉,圓勁之中含秀逸,尤善控制墨的濃潤枯淡,變化多端。
另外四件是董其昌《自書詩冊》廿二開(編號845),陳完《簡吳匏庵書》(編號847),張瑞圖《草書》(編號848),倪元璐《五律草書》(編號849)。董其昌此冊以宣德玉版箋書寫,可據之觀察董書運筆變化,乃合肥龔心釗舊藏。陳完(1412-?)為吳門儒士,有望於時,書體工整不苟,此函即寫奉吳寬。張瑞圖書畫皆能,書法多作行草,以圓為方,以折代轉,與古人用筆迥異。倪元璐為明末書壇三株樹之一,以扁方奇拗破姿媚俗態,書與人同。
明人書法個性極強,以上六位書家七件法書,書體人人各異,而多與秉性相近,為不可多得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