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縱觀寺岡政美的藝術生涯,他一直對美日之間的跨文化交流觀察 入微,并時常將焦點放在各國的美食風味上。他在《31種侵入 日本的口味系列》中開始記錄這些體驗,其系列作品探討了如麥 當勞和31冰淇淋等西方速食連鎖品牌入駐東京的現象 (圖十五及 十六)。這一主題繼而在兩個後期系列 – 《洛杉磯鬼怪傳說》和 《洛杉磯壽司》中又重返議題,深入探索了在1970年代席捲洛杉 磯的日本壽司狂潮。
在當時,寺岡對於洛杉磯居民對日本美食狂熱的接收程度感到難以 置信。在作品《洛杉磯鬼怪傳說/壽司拼盤》(拍品編號464)中, 一個藍皮膚的鬼怪迫不及待地將一枚鮭魚握壽司塞到嘴裡,將這種 對嚐鮮和「異國風味」的熱愛,表達得淋漓盡致。這個女鬼披著一 頭挑染成金的長髮,她伸出筋骨嶙峋的手去拿一小撮醃製薑片,這 一角色的刻畫模仿了日本女幽靈粘絲般的長髮,和佈滿青筋嶙峋準 備抓人的手(圖十七)。同時,另有兩枚壽司在女鬼的頭上漂浮著, 其中一枚可能已被畫中人物吃進肚,而燃燒在周圍刺眼的紅色火 焰,則好似京都國立博物館藏品《餓鬼草紙》中,從餓鬼嘴里噴射 出的烈焰(圖十八)。
於1970年代席捲洛杉磯的壽司熱,并非是西方人對日本文化的某 個特別元素首次感到著迷。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莫內、馬內、 竇加等巴黎藝術家,以及美國畫家惠斯勒,便對日本浮世繪中鮮豔 的色彩和雅緻的形式神往不已。在莫內1876年所作的《日本女人》 中,愛妻卡蜜兒身著刺有精緻繡花的日本風長袍(圖十九)。莫內讓 妻子戴上金色假髮以強調她的西方人身份,這使得長袍本身和牆上 的彩畫扇子更加充滿了異國魅力。卡蜜兒靦腆地偏頭朝觀者一瞥, 讓我們隱約可見了織於她長袍上隆起的武士圖案。武士面目猙獰, 手臂拉緊,好似他試圖從長袍的絲綢表面掙脫而出,與卡蜜兒的輕 鬆優雅形成了強烈對比。正如莫內畫中的人物,寺岡作品中女鬼的 金髮和細長五官顯示了她的西方出身。儘管處於似死不活的狀態, 她依然身著繡花精緻細膩的和服。寺岡在對袍上刺繡的描繪細緻入 微,他筆下的角色無不衣冠楚楚。然而,寺岡在這裡以他詼諧的手 法將這種以西方視角為中心的日本主義反置,來還原異國情調的本 意;在寺岡的畫境中,這名金髮女性才是所謂的異域元素并詫異地 存在于這浮世中,正如她飢渴地吞食著擺在面前的日本美食。 藝術家筆下這名猙獰的女子,與《洛杉磯壽司系列之前奏》(拍品 編號457)中所描繪的前拉斐爾派美女,簡直是南轅北轍,後者身 穿的薔薇色薄紗禮袍,若隱若現,與但丁.加百列.羅塞蒂所畫的 《莉莉絲夫人》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圖二十)。然而,這一看似浪漫 的人物,正準備將一只海膽卷物吃下,而她迫不及待的情狀,與上 述的鬼魅同伴如出一轍。站在美女身旁的武士,一手握著刀柄,另 一手則拿著正在融化的香草冰淇淋。女人仰臉上瞥,手上的壽司正 朝她口中送去,而與此同時武士的冰淇淋也正在向她的頭上滴落。 他們各自拿著弄皺的餐巾,也許是在暗指被揉皺的衛生紙 – 這在 傳統日本藝術中有情色涵意;而武士和女人手拿的食物,也帶有生 殖器官的意象。武士抹去他額頭上如漿的汗水,更是凸顯了作品中 有關性和別種關係的張力。
寺岡回憶道,「當你請日本男性吃甜食時,他們會說,『不,那 是女人吃的!』。雖然現在的年輕世代已經不同,但與我年紀相 仿的一代對性別任然有執見,認為男女各有合適的食物,像是男 人吃鹹食而女人吃甜食。」透過這幅作品的刻畫,寺岡不僅以同 時作為日本人和美國人的角度質疑了「異國」風味所包涵的意 義,他還藉由挖苦式的幽默,探討了海內外的日本人對性別標準 認知的快速變化。
在當時,寺岡對於洛杉磯居民對日本美食狂熱的接收程度感到難以 置信。在作品《洛杉磯鬼怪傳說/壽司拼盤》(拍品編號464)中, 一個藍皮膚的鬼怪迫不及待地將一枚鮭魚握壽司塞到嘴裡,將這種 對嚐鮮和「異國風味」的熱愛,表達得淋漓盡致。這個女鬼披著一 頭挑染成金的長髮,她伸出筋骨嶙峋的手去拿一小撮醃製薑片,這 一角色的刻畫模仿了日本女幽靈粘絲般的長髮,和佈滿青筋嶙峋準 備抓人的手(圖十七)。同時,另有兩枚壽司在女鬼的頭上漂浮著, 其中一枚可能已被畫中人物吃進肚,而燃燒在周圍刺眼的紅色火 焰,則好似京都國立博物館藏品《餓鬼草紙》中,從餓鬼嘴里噴射 出的烈焰(圖十八)。
於1970年代席捲洛杉磯的壽司熱,并非是西方人對日本文化的某 個特別元素首次感到著迷。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莫內、馬內、 竇加等巴黎藝術家,以及美國畫家惠斯勒,便對日本浮世繪中鮮豔 的色彩和雅緻的形式神往不已。在莫內1876年所作的《日本女人》 中,愛妻卡蜜兒身著刺有精緻繡花的日本風長袍(圖十九)。莫內讓 妻子戴上金色假髮以強調她的西方人身份,這使得長袍本身和牆上 的彩畫扇子更加充滿了異國魅力。卡蜜兒靦腆地偏頭朝觀者一瞥, 讓我們隱約可見了織於她長袍上隆起的武士圖案。武士面目猙獰, 手臂拉緊,好似他試圖從長袍的絲綢表面掙脫而出,與卡蜜兒的輕 鬆優雅形成了強烈對比。正如莫內畫中的人物,寺岡作品中女鬼的 金髮和細長五官顯示了她的西方出身。儘管處於似死不活的狀態, 她依然身著繡花精緻細膩的和服。寺岡在對袍上刺繡的描繪細緻入 微,他筆下的角色無不衣冠楚楚。然而,寺岡在這裡以他詼諧的手 法將這種以西方視角為中心的日本主義反置,來還原異國情調的本 意;在寺岡的畫境中,這名金髮女性才是所謂的異域元素并詫異地 存在于這浮世中,正如她飢渴地吞食著擺在面前的日本美食。 藝術家筆下這名猙獰的女子,與《洛杉磯壽司系列之前奏》(拍品 編號457)中所描繪的前拉斐爾派美女,簡直是南轅北轍,後者身 穿的薔薇色薄紗禮袍,若隱若現,與但丁.加百列.羅塞蒂所畫的 《莉莉絲夫人》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圖二十)。然而,這一看似浪漫 的人物,正準備將一只海膽卷物吃下,而她迫不及待的情狀,與上 述的鬼魅同伴如出一轍。站在美女身旁的武士,一手握著刀柄,另 一手則拿著正在融化的香草冰淇淋。女人仰臉上瞥,手上的壽司正 朝她口中送去,而與此同時武士的冰淇淋也正在向她的頭上滴落。 他們各自拿著弄皺的餐巾,也許是在暗指被揉皺的衛生紙 – 這在 傳統日本藝術中有情色涵意;而武士和女人手拿的食物,也帶有生 殖器官的意象。武士抹去他額頭上如漿的汗水,更是凸顯了作品中 有關性和別種關係的張力。
寺岡回憶道,「當你請日本男性吃甜食時,他們會說,『不,那 是女人吃的!』。雖然現在的年輕世代已經不同,但與我年紀相 仿的一代對性別任然有執見,認為男女各有合適的食物,像是男 人吃鹹食而女人吃甜食。」透過這幅作品的刻畫,寺岡不僅以同 時作為日本人和美國人的角度質疑了「異國」風味所包涵的意 義,他還藉由挖苦式的幽默,探討了海內外的日本人對性別標準 認知的快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