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DUO (1592-1652)
1 更多
PREVIOUSLY FROM THE FAMILY COLLECTION OF K’UNG HSIANG-HSI 孔祥熙家族舊藏精品 (LOT 851)王鐸書法得益於明代刻帖風氣盛行,善於從臨摹前人法帖中會意,將前人片紙尺箋改變為大幅掛軸,扭轉了明末時期的書寫方式,與董其昌並譽為“南董北王”,聲名遐邇,後輩如傅山等人曾受其影響; 吳昌碩評價王鐸“有明書法推第一”。《行書臨褚遂良〈家侄帖〉》寫於1637年,王鐸於巨幅綾上運筆,鉤勒婉轉遒勁,轉折處如挽強弓,力道蘊而不發。通幅墨氣貫通,水墨氤氳處肉中骨存,點劃取奇守正,猶能想見其下筆沉著痛快淋漓之感。上世紀九十年代,日人推譽“後王勝先王”,良有以也。《行書臨褚遂良〈家侄帖〉》曾屬孔祥熙(1881-1967)珍藏。孔氏為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以經商見長並於民國政府屢居要職,亦是“宋氏三姊妹”之長姊宋藹齡 (1889-1973)的丈夫,孫中山、蔣介石的“連襟”。來源顯赫,萬勿錯過。
明 王鐸

行書臨褚遂良《家姪帖》

細節
明 王鐸
行書臨褚遂良《家姪帖》
水墨綾本 立軸 一六三七年作
277 x 52.5 cm. (109 x 20 5/8 in.)
釋文:
家姪法師道體安居,深以為慰耳。
復久棄塵滓,與(彌)勒同龕,一食清齋。
六時禪誦,得果以來,將無退轉也。
奉別踰卅載,即日遂良鬢白。
即日蒙恩驅使,盡生報國。
題識:
丁丑(1637年)夜,扶宇荊老卿翁一笑,王鐸。
鈐印:
王鐸之印、字覺斯
來源
孔祥熙珍藏。
香港佳士得 ,中國古代書畫,2015年6月1日,編號1063。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