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LEI (B. 1963)
徐累(1963年生)

馬 • 逸

細節
徐累(1963年生)
馬 • 逸
設色 絹本 鏡框
88 x 148 cm. (34 5/8 x 58 1/4 in.)
2014年作

來源
香港季豐軒畫廊
現藏家購自上述畫廊

拍品專文

《馬.逸》創作於2014年,徐累以綿密俊秀的筆法去描繪動態的白馬,極具視覺張力及戲劇性的場景猶如定格的電影畫面,凝固了白馬兀自奔跑的瞬間,呈現詭秘深幽的誘人幻境。畫面中的駿馬疾馳飛奔向前,而馬股上來歷不明的神秘青花圖案彷如刺青或烙印,與馬身一樣逐漸消失於重重帷幔遮掩的舞臺上。《馬.逸》構圖懾人心魄之處莫過於白馬交替、重複、交錯的四肢。馬的形象在畫面空間上反復出現前後共六次,好似在不同時間捕捉的影象因重複曝光而合成於同一張照片上,為觀者帶來殘留影般的恍惚錯覺。對徐累而言,他畫中 “一個幻景的幻境”藉助優雅而精準的工筆表達,藝術史中命題的解構重組,令觀者暫時擱置懷疑、難以置信的心態,置身於他精心部署可進可退的幻境。

徐累是視覺藝術中的魔術師,能巧妙地在觀者眼前處理可見與不可見的景象,在畫面上佈設種種謎題。在《馬.逸》中深淺不同的藍色層層渲染出天馬行空的夢境中,亦可以窺見徐累受不同地域、時期藝術啟發的影子。正如徐累曾說,“每個人的創作實際上就是在整理自己的藝術史。” 徐累畫中馬的形象,可見唐代韓幹(約706-783)筆下唐玄宗坐騎照夜白四蹄騰驤的造型,亦可見十九世紀早期攝影師埃德沃德.邁布里奇(1830-1904)和艾蒂安-朱爾,馬雷(1830-1904)拍攝運動中的馬的影子。在中國文賦傳統中,白駒過隙更象徵了時間的飛逝。通過重新整理歷史、記憶、修辭及幻影,徐累賦予作品一種超越畫作精緻迷人表象之外的神秘感,留下了跌宕跳動的詭秘意象與悖論的迷題。

更多來自 中國當代水墨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