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草间弥生
无限之网OOAXT
丙烯 画布
2008年作
签名、题识与日期:OOAXT INFINITY-NETS YAYOI KUSAMA yayoi kusama 2008 (背面)

来源
东京 Ota Fine Arts收藏; 悉尼 Oxley9 Gallery收藏; 现藏家购自上述收藏

拍品专文

草间弥生于1958年抵达纽约,随即成为当地前卫艺术界的重要一员,并创作出“无限之网”系列画作,以复杂精细的笔触描画蕾丝般的图案,达至接近催眠的效果,自此广获推崇。这些画作显然脱离了1950年代纽约盛行的抽象表现主义,不同于威廉・德・库宁 (Willem de Kooning) 和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等艺术家着重姿态和动感的“满布”绘画。虽然草间希望摆脱抽象表现主义的美学观念,但仍然在作品中加入“满布”绘画的风格,完全覆盖画布、对象以至房间所有表面。 《无限之网OOAXT》作于2008年,草间弥生以此作再次探索无限这个主题,沿用其作品中不停重复出现的题材和风格,执着而投入地绘画细小的饼图案并以之覆盖整幅画布,反映出其严格、准确、弥漫冥想氛围的创作模式。草间通常逐层仔细绘画,制造编织的质感,直至画满整幅画布,所以每幅画作皆创作需时。她在黑沉的画布背景上加上红色的颜料,使深沉背景夹在小圆圈之间,制造裂缝的幻觉,渐渐形成网状效果,恍如无限深渊。虽然从远处看似宁静,但近看却会立即感受到草间创作方式的震撼,密集的红和紫色调仿佛要把观者完全吞没。罗拔‧尼卡斯(Robert Nickas) 指出:“她的画作不光是看的,还要把人吸引进去。”(罗拔‧尼卡斯着“草间弥生”展览目录,高古轩艺廊,纽约,第88页) 这种“包围观众”的意念其实源自草间弥生自身的体验,她自十岁开始看到如梦似幻的画面,四周经常被圆点、花朵及各种各样的图案所包围。 圆点成为草间弥生的标志图案,并跳出画布,开始覆盖各式各样的对象表面,包括地板、墙壁及其他实物。草间弥生在1964年说过:“我的网不断扩张,离开我和画布,开始覆盖墙壁、天花板,最后充斥整个宇宙。”(节录于《Yayoi Kusama》,第103页) 在已逾半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草间的作品在国际艺坛上举足轻重,除于1966年及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代表日本外,亦曾于无数博物馆展出,包括洛杉矶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里斯沃克艺术中心、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以及马德里艺术中心博物馆。 在2012-13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为草间弥生举办大型国际回顾展,随后巡回至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更多来自 亚洲与西方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