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朱德群
冬之回憶 A
油彩 畫布
1988年作
簽名:朱德群 CHU TEH-CHUN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This work has been proposed for inclusion in the forthcoming Chu Teh-Chun artist catalogue raisonne, co-edited by Atelier Chu Teh-Chun and Mrs. Chu Ching-Chao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本件《冬之回憶 A》(Lot 18)是朱德群在1985年至日內瓦舉辦畫展,搭乘火車從瑞士返回法國時,從車窗裡看到阿爾卑斯山的暴風雪,深受自然力量的撼動,從而創作的精彩雪景作品。他以淡綠色打底,透過黑色粗獷線條及星羅棋布的銀白色點,描繪出阿爾卑斯山系冬景蕭瑟,雪霽瀰漫之景。朱德群出身杭州藝專,因此中國傳統藝術理念對其往後創作生涯有不可抹滅的深遠影響,本件作品構圖形式有如宋代山水立軸,具范寬《秋林飛瀑圖》(圖1)所表現出的氣勢磅礡及雄闊壯美之感。空間營造上運用三遠法,遠近景的山峰層層疊疊,於同一平面上呈現不同視角所望見的山勢,產生郭熙論畫山時「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之效果。而朱德群描繪山峰的狂放筆觸則帶有草書「馳毫驟墨列奔駟」的氣勢,朱德群行醫的父祖皆十分喜愛書畫,他於年幼時即接觸許多書畫名作,因而將書法技巧融入繪畫,為「書畫同源」做出最好的詮釋。他的運筆態式亦像梁楷《潑墨仙人圖》的「減筆」手法,縱筆揮灑,極富創造性,只簡括數筆,飄逸靈韻的仙人即活靈活現躍於紙上。朱德群飛揚粗放,精確掌握抑揚頓挫的筆勢同若飛雲,「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成功表現阿爾卑斯山剛柔並濟之美及狂縱奇異之態,筋肉骨氣兼具。 綜上觀,朱德群內心深厚的中國美感底蘊在本件作品表現的淋漓盡致,他運用草書的筆法呈現詩意的山水,將宋徽宗所謂繪畫「三絕」:詩、書、畫合為一體,在最低限的色彩使用中,營造出最深刻的意境傳達效果。西方繪畫自塞尚以降,開始摒棄外在形體的束縛,從探索自然轉為探索自我內心,關注心靈深處的創作意圖,導致抽象主義的誕生。抽象分為冷抽象及熱抽象。冷抽象較為理性,多以直線、塊面等簡潔的造型為主,帶嚴肅的知性感。熱抽象感性,多以曲線、不規則幾何圖像為主,畫面具有動態節奏性,帶神秘的浪漫感。 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即為熱抽象代表藝術家之一,他的行動繪畫透過反覆無意識、即興、隨意的自由動作,將顏料滴落、甩動到畫布上,讓色線層層疊疊縱橫交錯,自然形成畫面空間,波洛克的《第二十二號》(圖2)沒有主題沒有中心,漫無邊際,可以隨意分割,種自動技法所營造出的空間,為畫面帶來不可預知的結果。相較波洛克的隨興偶發,朱德群的抽象則多了幾分東方哲學的禪意,他曾說:「在我的畫面上,色彩和線條從不是偶然的,它們相和諧地達到同一目的:活化光源,喚起形象和韻律」。《冬之回憶 A》所描繪的抽象雪景,不是視覺的真實,亦非純客觀物象的真實,而是經過他內心經營歸類後,所謂「本質的真實」。朱德群的抽象畫兼具冷抽象的理性、熱抽象的感性及中國抽象的寫意性,得意進而忘形,既平淡又深奧。 畫家的繪畫技巧及創作風格,會隨著生涯歷練與積累的豐富而愈趨洗鍊昇華。朱德群初抵法國時,試圖在東西方藝術理論中找到一個平衡相容點,《構圖第二十八號》則為朱德群對抽象畫的初期嘗試,他以單一色作背景,運用闊筆與快筆揮灑出的線條,寬窄厚薄不一,游走於畫面上頗有大江東去的氣勢;於其中穿插的不同色塊則帶來韻律感。此時是朱德群在細膩的東方藝術及粗獷的西方抽象之間摸索的過渡時期,可看出他運用線條的手法及色塊之間的連結仍帶有些許曖昧青澀。到了《冬之回憶 A》朱德群已成功走出自己的抽象道路,空間營造明顯成熟許多,線條及色塊間的關係也更為緊密和諧,彷彿信手拈來的簡單筆觸,卻創造出極大的爆發力及視覺張力。朱德群將生命深蘊的能量與藝術經驗,融入東方與西方技法,轉譯為極具特色之藝術語彙。「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朱德群不只畫山、畫雪,更畫出自然的生命靈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將客觀物象用心中的主觀感受詮釋,進而超以象外,得其環中,達成人與自然間雋永的追尋。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