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昌都女孩
細節
陳丹青
昌都女孩
油彩 畫布
1982年作
簽名:陳丹青
來源
美國 私人收藏
1980年代是中國寫實主義的轉折期,藝術家超脫了意識形態的桎梏,嘗試重回藝術真實,透過鄉土、生活題材的描寫,重新探尋時代的精
神、個人的哲思,甚至是一代人日常生活底下的存在狀況和情感衝動,他們的作品開闢了新的創作方向,充滿了人文主義和時代關懷,成就
了「中國新寫實主義」的藝術潮流。這個潮流下,陳丹青是代表藝術家之一。早於1980年代初已在美國舉行個人展覽,屬同輩畫家的第一
人。他的《西藏組圖》系列更常與羅中立《父親》一作並列中國新寫實主義的發展里程碑,建立了一種銜接西方現代主義、又植根中國本土
文化和時代背景的表現方向,藝術價值媲美於西方米勒《拾穗》及梵谷《吃馬鈴薯的人》。
完成於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的「西藏組畫」是藝術家極為重要的創作,而囊括於本次拍賣中的《母與子》(Lot 1130)、《藏族村寨》(Lot
1131)以及《梳妝》(Lot 1192)更是此一系列創作中難得一見的佳作。文化大革命時,當時還是中學生的陳丹青被分派到江西省南部下鄉體
驗。陳丹青對繪畫的興趣甚濃,常在工餘時間,拿起紙筆創作,慢慢成為一個自學的畫家。直到1974年,其精彩的作品在一次展覽中發表,
更得到賞識,其後更被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課程錄取。1976年,陳丹青向西藏出發,尋找創作靈感,及後帶回了反映藏民真正生活面貌的
人像畫。
《昌都女孩》(Lot 1193)、《炯炯有神的男子》(Lot 1194) 、《戴頭飾的姑娘》(Lot 1195) 以及《紅衣卷髮青年》(Lot 1196) 均是畫家對藏
族人民生活的細膩揣寫表現。陳丹青的寫實畫作極富民族、文化、鄉土特色,對當時長期盛行並嚴重教條化的主題性創作模式發生衝擊,為
80年代的中國畫壇帶來新景象。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陳丹青藝術中主要的藝術底蘊,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體現,浸透了他的自身經
歷,包含著他對底層人民的深切理解、憐憫和尊重。這種人道情感個人格力量賦予他的作品以輝煌和崇高的意義,陳丹青的作品中國現代藝
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昌都女孩
油彩 畫布
1982年作
簽名:陳丹青
來源
美國 私人收藏
1980年代是中國寫實主義的轉折期,藝術家超脫了意識形態的桎梏,嘗試重回藝術真實,透過鄉土、生活題材的描寫,重新探尋時代的精
神、個人的哲思,甚至是一代人日常生活底下的存在狀況和情感衝動,他們的作品開闢了新的創作方向,充滿了人文主義和時代關懷,成就
了「中國新寫實主義」的藝術潮流。這個潮流下,陳丹青是代表藝術家之一。早於1980年代初已在美國舉行個人展覽,屬同輩畫家的第一
人。他的《西藏組圖》系列更常與羅中立《父親》一作並列中國新寫實主義的發展里程碑,建立了一種銜接西方現代主義、又植根中國本土
文化和時代背景的表現方向,藝術價值媲美於西方米勒《拾穗》及梵谷《吃馬鈴薯的人》。
完成於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的「西藏組畫」是藝術家極為重要的創作,而囊括於本次拍賣中的《母與子》(Lot 1130)、《藏族村寨》(Lot
1131)以及《梳妝》(Lot 1192)更是此一系列創作中難得一見的佳作。文化大革命時,當時還是中學生的陳丹青被分派到江西省南部下鄉體
驗。陳丹青對繪畫的興趣甚濃,常在工餘時間,拿起紙筆創作,慢慢成為一個自學的畫家。直到1974年,其精彩的作品在一次展覽中發表,
更得到賞識,其後更被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課程錄取。1976年,陳丹青向西藏出發,尋找創作靈感,及後帶回了反映藏民真正生活面貌的
人像畫。
《昌都女孩》(Lot 1193)、《炯炯有神的男子》(Lot 1194) 、《戴頭飾的姑娘》(Lot 1195) 以及《紅衣卷髮青年》(Lot 1196) 均是畫家對藏
族人民生活的細膩揣寫表現。陳丹青的寫實畫作極富民族、文化、鄉土特色,對當時長期盛行並嚴重教條化的主題性創作模式發生衝擊,為
80年代的中國畫壇帶來新景象。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陳丹青藝術中主要的藝術底蘊,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體現,浸透了他的自身經
歷,包含著他對底層人民的深切理解、憐憫和尊重。這種人道情感個人格力量賦予他的作品以輝煌和崇高的意義,陳丹青的作品中國現代藝
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來源
Private Collection, USA
榮譽呈獻
Felix Y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