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油彩 畫布
簽名:Hendra
來源
Dr. Jacob Vredenberght私人收藏

拍品專文

古那灣的作品之所以銘於史冊,在於它們展現了印度尼西亞一些最堪記取的生活畫面,禮讚了當地男女長幼的日常生活。在古那灣看來,有社群的存在才有人生,而連續貫穿其繪畫的主題之一,就是活動中的群眾。所謂活動,指工作、玩樂、儀式、歡慶,偶爾還包括悲傷或痛苦的經歷。 1935年,古那灣在西爪哇萬隆加入了藝術家團體「五人組」,並且成立了「巽他文化遺產組織」。古那灣也是中爪哇日惹「人民藝術家工作室」的成員,後來更由此與共產黨所贊助的人民文化協會(簡稱Lekra)有所牽連,在1965年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發動政變失敗以後被捕入獄。他在1978年獲釋,藝術創作自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用色更為明亮清爽。 佳士得本季欣然呈獻古那灣兩件題材迥別的傑作。其一的《售賣山羊和菠蘿蜜的小販》(Lot 2159) 色彩鮮艷,充份表現出古那灣用色方面的天賦。此畫表面上描繪了買主和賣主之間的交易,但在此之外實又刻畫了一男一女兩個人近距離交接的某一刻,頗能引發當下感及其他感觸。畫中男子形態亮麗,亨德拉在他身上不吝於運用粗獷多彩且一氣連貫的筆觸,為他添上一條條繁迂的飾紋。其右腳踩在身前的菠蘿蜜上,無形中縮短了男女彼此之間的距離。女子頭部向男子傾仰,一臉全神貫注之情。向來能把人畫得出神入化的古那灣,在此暗示了這兩個人物之間可能有更親密的聯繋。 另一件作品《美麗山景》(Lot 2160) 繪於1950至1960年代之間。當時的古那灣注重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就此畫下的人物都明顯地縮成廣大風景中的區區一項元素。在這樣的景觀裏,人類及其聚落安住於四週的遠山、碧湖和參天古木之間,與這些宏偉的自然結構共成一片和諧。《美麗山景》所表現的,無非是古那灣的世界觀中理想化的印度尼西亞生活。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