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DAOZHOU (1585-1646)
HUANG DAOZHOU (1585-1646)
1 更多
新加坡私人收藏 (拍品 985-986)
明 黄道周

石齋逸詩

細節
明 黄道周
石齋逸詩
水墨紙本 冊頁十八開
每幅約 27 x 38.5 cm. (10 5/8 x 15 ¼ in.)
題識:
維章兄覽察,右錄五言律詩八十二首,內篇次與傅對揚卷中稍別,其題目重沓並須正定,道周再頓首。
十九位諸家題跋,包括陳寶琛(1848-1935)、寶熙(1868-1942)、
梁鼎芬(1859-1919)、朱益藩(1861-1937)、嚴復(1854-1921)、內藤虎(1866-1934)、林紓(1852-1924)、李瑞清(1867-1920)、鄭孝胥(1860-1938)、陳三立(1853-1937)、王震(1867-1938)。
宣統皇帝(1906-1967)題引首:
浩氣英光。
鈐印:
養太龢、宣統御筆、沖齡宸翰
藏印:

宣統皇帝(1906-1967):宣統御賞之寶
其他:沈堪寓目
出版
《黃石齋先生逸詩》,上海有正書局,上海,1920年。
著錄:
林釜生主編:《中國書法經典作品章法解讀:楷書卷》,廣西美術出版社,南寧,2008年。
更多詳情
《石齋逸詩》一冊,十八開,黃道周自書五言律詩八十二首:《過言》八首、《自悼》八首、《造怨》八首、《發自婺源復進水漿示賴敬孺蔡時培二中書》四首、《至新安示趙淵卿毛玄水賴敬孺蔡時培》四首、《人日新安虜帳勉觀梅花》四首、《燈夕不堪復,遂絕粒。是夜雷雨,明日甲子抵,晚雷電大作,繞營不休凡三晝夜,虜遂發,予入南都》六首、《至南都示諸友》四首、《又答諸訪者》四首、《廿五日既聽質予滯禁城尚饍監中,諸友分羇兩縣,遂不可面,為覓襆被不得,悵然寄懷》六首、《齋堂》八首、《後死吟》八首、《後後死毒草》十首。
《石齋逸詩》乃黃道周於1645年底在婺源兵敗被俘後手書詩作,錄似“維章兄覽察”。考維章應為黃文煥(1568-1667),字維章,福建永福人。黃道周與黃文煥以閩人先後中進士,同鄉同殿為臣,後又同獄為囚,情誼非同尋常。
陳寶琛乙卯(1915)跋《石齋逸詩》云:“冊藏吾邨將二百年,無有知者。今秋研忱表叔携來京師,始見于世。”據此推論,《石齋逸詩》一直由黃維章後人保存,後由林研忱獲得。1917年由陳寶琛呈請宣統帝溥儀御筆題辭“浩氣英光”四字引首,殊足珍貴。1915-1928年間在陳寶琛與林研忱積極敦請之下,帝王將相士卿大夫皆有題辭,題跋者大多為清末民初閩籍官臣名士,如嚴復以《天演論》名播華旦,林紓《茶花女》人手一冊,鄭孝胥詩書雙譽,俱非泛泛之輩;尤以日人內藤虎時以訪學為名受教於陳寶琛太傅,因緣際會得以廁身華夏群英之中,誰復可料!
黃道周以學問氣節揚名於時,身處牢獄之中,靜心安居如昔以鍾太傅楷體手抄《石齋逸詩》一冊,銀勾鋒角之間猶然想見其氣節人品。1920年林氏曾以《黃石齋先生逸詩》之名,付上海有正書局出版,百年以後,出版物已然罕見,更無論此冊《石齋逸詩》矣!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