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一個畫家對自然界與人類深刻的了解和具有不斷寫生的能力,是繪畫基礎之基礎。從寫生中得到大量經驗的積累,逐漸掌控油畫本體爛熟的技巧和表現力,這一實踐過程與個人靈感、情緒、個性、傳統文化精神,化為一體,其最後的表現,無論是寫實、寫意、抽象、半抽象、複合媒材、構成、觀念等,必將昇華為真正的藝術境界,成為創造嶄新的個人表現形式。因為非凡,必會感動他人。」
-龎均
龎均在研究了西方現代油畫的發展過程和中國水墨文人畫的理論及實踐之後,明確指出,加強寫意性是中國現代油畫創新的重要途徑。2011年的新作《坐看雲起時》(Lot 1140)更彰顯了龎均在創作上與傳統山水美學的連結,由右上至左下斜對角線的構圖與近景、中景和遠景間清晰的層次,皆與宋代的《奇峰萬木》一脈相承,龎均以數十年紮實的油畫功底在遠山與雲霧的描寫中強調出筆觸與肌理,進一步地豐富了傳統山水繪畫中講究的「留白」,遠近虛實之間的對比原本是水墨畫常見的構圖手法,但藝術家在此卻創造出實在的「虛空間」,將觀眾對於未知距離的想像具體化,《坐看雲起時》因此介於純粹的實景摹寫與虛幻之間,創造出另一種層次的空間感。畫面天空、雲霧與山嵐細膩的變化隱含了光線折射角度的改變,藝術家將中國畫論獨特的自然美學與西方對於光線和色彩的探討相結合,主山受光面的米黃色調與暗面的藍紫色調相互映襯,相鄰的冷暖色塊因此產生了鮮明的對比。龎均使用大筆觸表現山石結構的塊面,形塑出紮實的體積感和量感,以勁挺線條勾勒突出右側山崖勁挺的松樹枝幹、主峰上的新綠苔點則使用細密筆法堆疊,《坐看雲起時》經過點、線、面等基礎的形式元素概括、整理,可見龎均在長期對於自然景致的觀察中,掌握了萬事萬物的抽象本質,在寫實的基礎之上注入個人對於風景的理解與感受,開創出兼具中國傳統山水本質與西方現代主義形式元素的創作語彙。
《虎跑》(Lot 1141)描繪的是西湖新十景中的「虎跑夢泉」,杭州名泉「虎跑泉」自古即為風景名勝,蘇軾與袁弘道都曾以當地為題作詩,龎均大膽採取幾乎左右對稱的仰角構圖,從前景的水池、嶙峋的太湖石,中景涼亭的飛簷翹角至遠景的樹林,曲折的造型與向上的弧線在層層遞進中創造出畫面的張力,水池側邊紋樣與太湖石孔洞的相互呼應,引導觀眾的視線沿著樹木生長垂直往上而延伸,背景林間樹葉粗獷的乾擦筆觸更暗示了瞬間的動態。在色彩方面,龎均分別運用粉紅、暗紅色點綴岩石的暗處,在整體以綠色調為主的畫面中,以互補色達到冷、暖色調的協調和統合。《虎跑》雖描繪一靜態場景,藝術家卻不單以景物的重新組構,塑造出畫面的深度與距離感,他考量了造型的種種變化與佈局,在環環相扣的緊密結構中,間以色彩的互補調和畫面,完美地實現了形和色的相互呼應,不僅延續了以山水畫為主流的傳統美學,更為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進程寫下嶄新的一頁。
兩件小品《與野薑花為伴》與《寫意》(Lot 1142) 分別呈現了龎均對於不同主題的考量與組構,色彩與筆觸所形成的張力向來為藝術家畫面的重心,《與野薑花為伴》以細膩的筆法描繪了女性身軀柔和的明暗轉折,背景使用黑色、土耳其藍與鈷藍等冷色調襯托皮膚,在技法上油彩濃稠的質地適於疊塗,龎均以畫筆末端在黑色油彩中刮出花紋,畫面主題雖簡潔,卻採用了多樣的形式元素,冷、暖色調與筆觸肌理的相互映襯,因而創造了豐富的層次感。《寫意》在厚實的油彩堆疊下,可見花瓣與枝葉重重的層次,白色與墨綠色的花瓶在視覺上一輕一重,桌面更以斜對角線分割出黑白與鮮紅色的強烈對比。相對於畫面上半部白色、黃色、黃綠色與藍色為主的和諧配色,下半部則創造了視覺上的衝突感,龎均雖藉室內一景描寫瓶花,實質上卻呈現出他多年來對於色彩的探索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