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 WANG (B. 1962)
ZHAN WANG (B. 1962)
ZHAN WANG (B. 1962)
2 更多
展望(1962 年生)

假山石 第94號

細節
展望
展望(1962 年生)
假山石 第94號
不銹鋼 雕塑
雕塑: 105 x 51 x 33 cm. (41 1/4 x 20 x 13 in.)
底座: 16 x 29 x 28 cm. (6 1/4 x 11 3/8 x 11 in.)
版數:4/4
2006 年作
款識:94# 展望 2006 4/4(背面下方)

拍品專文

展望是中國當代藝術重要的觀念藝術家,其藝術形式涉及雕塑、裝置、行為、攝影和錄影。在早期作品中,藝術家強調傳統雕塑概念中的超級寫實,將個人生活體驗與試圖介入社會政治的觀察、感受與觀念融入作品中。進入久負盛名的《假山石》系列的創作後,藝術家更專注雕塑造型的拓制與材料轉換,將觀念與雕塑技術融合,以佐證觀念雕塑的意義。隨著假山石系列在視覺造型上的嘗試,藝術家提出了對文字與符號追問的當代性。《假山石》系列無疑是藝術家個人的美學偏好及對自然哲學的再認識。藝術創作的第三階段,是藝術家還原雕塑本質的回歸。在《應形》和《隱形》系列作品中,藝術家一面重新還原鏡像中的影像為雕塑,人石合一;一面借用數學演算法真實再現鏡面反射中的幻覺世界和隱藏的形象。從本真出發,昇華後回歸雕塑本質的探討,藝術家始終秉持著造型美的審視。

本次拍賣我們非常榮幸為您帶來,來自藝術家展望重要的《假山石》系列作 品——《假山石 第94 號》(拍品8011)。以不銹鋼材料製作的《假山石》系 列作品開始創作於1995 年。此系列作品曾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倫敦大英博物 館等國際知名美術館與基金會收藏。

展望作品的假山石的石態變化極多,或是在“瘦、皺、漏、透”中傳承中國古代文人賞石之審美,或是在驚歎自然之力的奇石時看出中國書法的鋒芒畢露;亦或是日常樸實寡問的石頭與環境的萬千變化。

宋徽宗時官居書畫學博士的米芾一生博雅好石,如癡如癲,更有米芾拜石的雅 趣。古人愛石,“適意而已”。 對天地的敬畏、對自然鬼斧神工的讚歎,賞石之間,追逐自由、寄於天地間的審美理想,使得自古文人墨客對賞石極為推崇。石,藉有形寓無形,藉有限寓無限,藉剎那抓住永恆,而風骨嶙峋的傲氣、卓普淡雅的色氣,亦是極好的品格象徵。

《假山石系列 第94 號》正是品石見世界的集成。在體態上,一面混元兇悍,似 山巒疊嶂、俊山險嶺,看不盡的玲瓏陡峭;一面平穩順滑,似延綿之水晶瑩剔 透、輕柔婉約。白居易於《太湖石》中約,“三山五嶽,百洞千壑,覶縷簇縮, 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假山石系列 第94 號》,肥 韻鋒骨,洞空靈透交錯、虛實互生,若大千世界凝與此石之中。中國古代文人 由石見山,觀者心中想像的山色已涉及引喻與挪用,這種與自然的互動方式仰 賴的正是文化高度,並展現了令人驚訝的現代性。

展望一面對西方現代藝術觀念進行挪用,一面則透過新穎的媒材與技法,再定 義現代人的中國情懷。觀者可能不經意地將假山石視為太湖石美學歷久不衰的 回聲,或古老賞石文化在現代生成的衍義與延異,但事實上鍛造、打磨後的假 山石與文人園林扞格不入的亮眼光滑的金屬表面,卻不無指向傳統世界與當代 世界之間的斷層。自1995 年始,藝術家如此巨細靡遺地甚至偏執地複製石體, 亦反映出修補這層斷裂的企圖;因為重制山石的目的從來不在於以假亂真,而 是為了在主題( 真) 與作品( 假) 之間製造不可分割的連結,藉此重建一種以「中 國」為主軸的美學秩序。就如同賈斯培.瓊斯的《美國國旗》,假山石 成為一種集體意識的象徵。橫跨雕塑藝術與觀念藝術兩個領域,假山石獨特的 曖昧性與雙重性,在《假山石 第94 號》那充滿美妙夢想的境象中,開展出耐人 尋味的向度。

更多來自 不凡- 宋代美學一千年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