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現成物雕塑」是藝術家選取非個人塑造的物件組構而成,這個觀念挑戰了西方學院主義企圖隔絕日常生活以迎合精英和中產品味的做法。杜象在二十世紀初創作了《噴泉》,他沒有對小便盤作任何本質上的改變,卻通過觀念的賦予而產生新意義。展望的「不鏽鋼假山石」,回應了杜象以現成物作為原材料:因為每件不鏽鋼假山石都來自對一件原石的複製(以大小不鏽鋼片覆蓋在原石上進行鎚打以塑形,過程有如碑拓,繼而焊接,打磨,拋光等多個工序,這種製作方法於2002年獲得了國家專利。)。挑選這種現成物是一個困難的過程,因為涉及天然出產的局限,原石在造型上是否符合賞石傳統的要求,如「瘦皺漏透」等,就會大大影響作品的可觀性。經過複製成形的不鏽鋼假山石上,已經無法看到那件搜尋回來的原石。被賦予原石形態的不鏽鋼片完全取代了現成物,盜取了藝術品原材料的關鍵身份。不鏽鋼假山石引令觀眾超越對現成物在物質層面的思考:那件被複製的原石借不鏽鋼之身,除留下自然的造型,還有有關傳統與現代、天然與人工的無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