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編鐘堪稱皇家工藝品的巔峰之作。」佳士得倫敦 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安偉達(Marco Almeida)表示。此鐘於清乾隆(1736-1795)年間鑄造,乾隆帝對藝術的愛好與資助舉世聞名,這一精美編鐘將於11月5日在佳士得倫敦拍場隆重亮相。
這一類型的鎏金銅編鐘一般每虡十六件,應十二本律及四倍律,陰陽各八。編鐘根據音階共分兩列,每列八件置於漆木高架之上,木架一般刻有龍形圖案。
「編鐘是儒家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皇帝祭天時的常用禮器。」安偉達解釋道。國家重要慶典時亦會使用編鐘奏鳴,如新皇登基、貴族饗宴或出師征戰時。
.jpg)
清乾隆八年(1743年) 御製鎏金銅交龍鈕雲龍趕珠紋「倍南呂」編鐘《乾隆八年製》款。高10 ¾吋(27.3公分),重14.9公斤。估價:800,000 – 1,200,000英鎊。2019年11月5日將於佳士得倫敦「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
佳士得倫敦「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會即將呈獻的此件珍罕鎏金銅編鐘表面可見一對華美五爪雲龍正追趕象徵智慧的珍珠。編鐘頂一對交纏五爪雲龍做提手之用。「龍乃權力與力量的象徵。」安偉達在短片中解釋道。
編鐘亦附兩處雕刻銘文。一處紀年《乾隆八年製》,即1743年乾隆帝首次北巡恭謁奉天祖陵同年,奉天即今日遼寧省瀋陽市。專家認為此編鐘有可能於典禮儀式上使用,以敬皇室祖先。

編鐘一處銘文紀年《乾隆八年製》,即1743年
第二處銘文則標示編鐘音階為「倍南呂」,可見此鐘為低八音的重複四音階之一。編鐘以銅鑄造,隨後經人手打磨至精準音律,再遍體鎏金。
「十多年來公開市場未見任何此類形狀的編鐘。」安偉達感慨道。「哪怕是公共收藏中,此形編鐘亦珍罕難尋。」另有一對鑄於1744年的雲龍紋編鐘類例,現藏於法國楓丹白露宮中。
此鐘來源顯赫有序,收藏歷史定將令藏家大開眼界。其先為二十世紀初日本知名中國藝術商山中定次郎(Sadajiro Yamanaka,1866-1936)收藏,後來由美國報業大亨及藝術藏家威廉·蘭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1951)購得。赫斯特過世後一份訃告稱,他於1920及30年代購藏的藝術品佔國際藝術市場總額的25%之多。
「這一中國工藝巔峰傑作來自皇家傳承,同時亦承載西方收藏歷史,定會滿足一流臻品的藏家渴求,並令清代皇室藝術品藏家一飽眼福。」安偉達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