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鄭健廬的收藏之路

今年夏天,佳士得香港呈獻來自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中華書局華南區監理兼香港分局經理鄭健廬先生的一系列珍藏

頁頂圖片:

(由左至右)徐悲鴻與鄭健廬、鄭子展昆仲合影

中華書局(Chung Hwa Book Company)由陸費逵(Lufei Kui, 1886-1941)等人於1912年創辦於上海,致力於教科書的編印,積極投入近代中國文化建設之中,在中國近代出版界扮演著獨特且重要的角色,在中國近代文化史、印刷史等領域亦有不可抹滅之貢獻。1927年5月,中華書局於香港開設分局,以港島皇后大道為址。而後,又在香港設立印刷分廠,建立長期發展的據點,對香港文化事業影響甚巨。在整個三十至四十年代,由於種種不同的原因,香港吸引了許多文化界人士前來暫居,一時之間,香港中華書局群英匯聚,成為大量來港文化界人士必定拜訪及聚會之處,而這都與當時香港分局負責人鄭健廬、鄭子展昆仲有著密切的關係。

中華書局香港分廠

中華書局香港分廠

鄭健廬(Cheng Kinlo, 1892-1980),字子健,又名馭鑣、家騏,出生於廣東書香世家,與其六弟鄭子展(Marcus C. Cheng, 1898-?)於三十年代一同主理中華書局港澳地區業務,其家族亦長年於福建經營茶葉生意,與當地士紳及文化人士有著深厚交情。

鄭健廬早年曾擔任廣東香山縣桂山公立小學堂校長,二十年代初赴上海,於愛國商人簡照南、簡玉階兄弟創辦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擔任營業總管處營業科長一職,深得簡氏昆仲的賞識與重用,也因此與同在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任職的黃曼士(Huang Manshi, 1890-1963)相識,成為密切合作的工作夥伴,並結為摯友。後來,黃曼士於1923年調任南洋主掌新加坡業務,而鄭健廬則於1925年任閩局局長。儘管分隔兩地數千里,兩人交情依舊。

打开链接 https://onlineonly.christies.com/s/summer-reverie-chinese-paintings-online/various-artists-156/158599?ldp_breadcrumb=back&sc_lang=zh&lid=3
諸家(19-20世紀),《香火因緣 / 親友書簡 / 親友贈詩》。水墨紙本 冊頁共三冊。此拍品於9月1日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中售出,成交價港元189,000 

諸家(19-20世紀),《香火因緣 / 親友書簡 / 親友贈詩》。水墨紙本 冊頁共三冊。此拍品於9月1日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中售出,成交價港元189,000 

打开链接 https://onlineonly.christies.com/s/summer-reverie-chinese-paintings-online/various-artists-150/158596?ldp_breadcrumb=back&lid=3&sc_lang=zh
諸家,《閩中名賢手札四冊》。水墨紙本 四冊頁共八十三開。此拍品於9月1日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中售出,成交價港元478,800 

諸家,《閩中名賢手札四冊》。水墨紙本 四冊頁共八十三開。此拍品於9月1日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中售出,成交價港元478,800 

三十年代初,鄭健廬為陸費逵延攬加入中華書局,擔任華南區監理一職,管轄閩、粵、汕、港、星、廈、滇、梧八處分局,常駐香港,監督香港印刷廠建造工程。1933年,鄭健廬奉陸費逵之指示,前往南洋視察業務,順道拜訪黃曼士,兩人久別遽見,歡喜可知,互談別況,無限感慨。而在新加坡的考察行程中,黃曼士亦經常伴隨作東,盡地主之誼,此段歷程與互動在鄭健廬創作於193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之著作《南洋三月記》中有詳細記載。

1933年6月7日,鄭健廬與黃曼士等人同遊新加坡雙林寺

1933年6月7日,鄭健廬與黃曼士等人同遊新加坡雙林寺

鄭健廬喜愛結交朋友,與當時的文化界人士相當熟稔,更與徐悲鴻(Xu Beihong, 1895-1953)有著深厚的友誼。兩人相識於1928年,當時徐悲鴻因應福建省教育廳長、黃曼士之兄的黃孟圭(Huang Menggui, 1885-1965)邀請,至福州小住,並出席福建省第一屆美展,廣交當地名士。三、四十年代,徐悲鴻多次遊訪嶺南,特別是在廣州、香港及澳門時,都由鄭健廬和鄭子展昆仲接待,並且介紹徐悲鴻予當地文化及藝術圈人士。徐悲鴻來港期間多下榻鄭氏兄弟於跑馬地山村道的寓所,並設置臨時畫室進行創作,畫人文士接踵而來,極為熱鬧。

徐悲鴻、鄭健廬與虛雲老和尚合影。

徐悲鴻、鄭健廬與虛雲老和尚合影。

本次「夏日芳華:中國書畫網上拍賣」中所呈獻鄭健廬珍藏之冊頁,多有徐悲鴻於1938年親筆題寫之簽條,此時徐悲鴻正在香港中華書局印刷廠拍攝作品以編製畫冊,相信便是在下榻鄭寓時所書。1941年底,日軍佔領香港,為躲避戰火,鄭健廬鄭子展昆仲於1942年離港,分別前往重慶與澳門。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Liao Jingwen, 1923-2015)女士曾憶述當年徐悲鴻偕其從重慶郊區之磐溪,乘嘉陵江之小船,冒著日機空襲的危險,拜訪居於重慶的鄭健廬,每次相見並定促膝長談,雙方皆喜形於色,顯見兩家私交甚篤融洽。

1937年5月,徐悲鴻於廣州舉辦個展,並寫贈鄭健廬素描一幅

1937年5月,徐悲鴻於廣州舉辦個展,並寫贈鄭健廬素描一幅

本次拍賣中所呈獻鄭健廬珍藏之冊頁,多有徐悲鴻於1938年親筆題寫之簽條。

打开链接 https://onlineonly.christies.com/s/summer-reverie-chinese-paintings-online/lin-ji-1660-1723-lai-hongren-17th-18th-century-151/158591?ldp_breadcrumb=back&lid=3&sc_lang=zh
清 林佶 / 清 賴宏仁,楷書《閑邪公家傳》/ 賴宏仁先生書牘。水墨紙本 冊頁共兩冊。此拍品於9月1日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中售出,成交價港元352,800 

清 林佶 / 清 賴宏仁,楷書《閑邪公家傳》/ 賴宏仁先生書牘。水墨紙本 冊頁共兩冊。此拍品於9月1日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中售出,成交價港元352,800 

是次網上拍賣更包括鄭健廬家族所珍藏之一系列書畫、扇面、拓本,以及富含重要歷史意義的手札冊頁,精彩內容豐富了研究中國近代文化人士互動與交流的重要史料,絕對是您不可錯過的精彩收藏。

温其球(1862-1941)《仿古山水冊》。設色絹本 冊頁十四開。每幅 14.7 x 10.8 公分(5 3/4 x 4 1/4 英寸)。此拍品於9月1日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中售出,成交價港元88,200 

何璟(1816-1888)《何筱宋制軍手札》。水墨紙本 冊頁二十二對開。每開 23 x 12.3 公分(9 x 4 7/8 英寸)。此作於9月1日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中售出,成交價港元151,200

奕謨(1850-1905)及諸家《書法團扇扇面集錦》。水墨絹本 / 金箋 團扇散冊頁九幀。尺寸不一,每幀 約25 公分(9 3/4 英寸)。此作於9月1日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中售出,成交價港元25,200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