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賞中國山水畫

專家游世勳探討於2017年香港春季拍賣呈獻的古代、近現代及當代水墨作品

專家游世勳說:「大家都問我,山水畫每一張看起來都差不多,到底怎麼去欣賞它?」他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你靜下心來看,其實每一張山水都不一樣。我們從山石的畫法,就可以判斷得出來畫家的不同。」以李可染的作品為例,內容多以樹林為主,山石則較少。

李可染 《井岡山主峰圖》,設色紙本 鏡框,136.8 x 68.5公分 (53⅞ x 27吋),一九七七年作。估價:7,000,000-9,000,000港元/910,000-1,20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7年5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近現代畫拍賣中呈獻。

李可染 《井岡山主峰圖》,設色紙本 鏡框,136.8 x 68.5公分 (53⅞ x 27吋),一九七七年作。估價:7,000,000-9,000,000港元/910,000-1,20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7年5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近現代畫拍賣中呈獻。

游世勳解釋,如果畫家要表現出石頭的質感,譬如比較硬的石頭,就會用比較硬、速度比較快的皴法,像是斧劈皴;要是廣東一帶、南方的山,就用比較柔和的線條來表達。

清 金廷標 《雨景》,設色紙本 鏡框,135 x 79公分 (53 1/8 x 31 1/8吋)。估價:5,000,000-7,000,000港元/650,000-91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7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古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清 金廷標 《雨景》,設色紙本 鏡框,135 x 79公分 (53 1/8 x 31 1/8吋)。估價:5,000,000-7,000,000港元/650,000-91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7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古代書畫拍賣中呈獻。

為什麼在一幅山水畫佳作中,水總是靠著山?「譬方說我們這一次有一張金廷標的《雨景》,他畫的是在山峽的那個河流這樣一直沖下來。」游世勳說。「你透過山、透過河,你可以看到有點深遠進去的效果。」

從一幅劉國松的畫作中,游世勳指出畫家以河流將岩石襯托起來:「一層一層,從這邊到更遠的地方去。即使是傳統的繪畫或者說這種當代的水墨,它們的原理、原則是很接近的。就是用河流和構圖來分出它的層次和空間感。」

劉國松(1932年生)《夔門新貌》,設色 紙本 立軸,75 x 118.5 公分 (29 1/2 x 46 5/8 吋)
2005年作。估價:800,000-1,500,000港元/110,000-19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7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當代水墨拍賣中呈獻。

劉國松(1932年生)《夔門新貌》,設色 紙本 立軸,75 x 118.5 公分 (29 1/2 x 46 5/8 吋) 2005年作。估價:800,000-1,500,000港元/110,000-19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7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當代水墨拍賣中呈獻。

在傳統山水畫的世界裡,鑑賞一幅手卷就像是在跟著畫家一起遊覽山水一樣,再加上畫作後方的題詩題詞,以及畫家友人的應答,更是提升藝術品的完整度。


呂壽琨(1919-1975)《禪》,設色 紙本 鏡框,148 x 86.5公分 (58 1/4 x 34吋),1970年作。估價:400,000-600,000港元/52,000-78,000美元。此拍品於2017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當代水墨拍賣中呈獻。

呂壽琨(1919-1975)《禪》,設色 紙本 鏡框,148 x 86.5公分 (58 1/4 x 34吋),1970年作。估價:400,000-600,000港元/52,000-78,000美元。此拍品於2017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當代水墨拍賣中呈獻。

雲是山水畫當中另一個重要特點。「張大千用潑彩來帶雲,甚至當代水墨呂壽琨有一件作品也是用水,用墨來帶出雲的一種錯覺。」游世勳說。

對中國近現代及當代畫家而言,山石結構和樹木流水已不太重要。游世勳如此總結:「透過氣韻,將氣勢、氣質透過抽象的山水把畫家的情緒和他想要表達的目的完全表達出來;這已經變成一個抽象畫的結果了。」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