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达·卡罗 (Frida Kahlo)

1910至1920年的墨西哥革命,是二十世纪首场震撼全球的社会巨变,彻底改写了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版图。 对于年幼的弗里达·卡罗而言,在墨西哥城这个动荡时代中成长,革命带来了难得的契机——旧有社会规范的瓦解,使她日后能够无畏追寻艺术之路,最终成为一代女性主义象征,并以画家的身份改写自身命运。

卡罗父亲是来自德国的摄影师、母亲是墨西哥人,她提到早年生活中有两个关键事件,对她的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一是1925年那场几乎夺去她性命的巴士意外,导致她骨盆粉碎及脊椎重创。 其二,则是她在22岁时,与享誉国际的墨西哥壁画家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结为连理。

她一生都受到巴士意外的影响,尤其因无法生育而感到特别痛苦。 她与里维拉的激烈情感纠葛,也为她带来无尽哀愁。

卡罗原本计划修读医学,但在巴士意外后,她开始绘画,并创作了一系列自画像,捕捉她内心的折磨与痛苦。 然而,她鲜明的想象力,使她不仅仅是个记录自身苦难的艺术家—— 卡罗笔下的人生,是一场深邃而超现实,甚至时而绝望的旅程。

1932年,卡罗经历流产之痛,创作了《亨利福特医院》(Henry Ford Hospital)一画。 画中,她赤裸独卧于血迹斑斑的床单上,四周是一片荒凉景致,呼应她自身的荒芜。 正如里维拉所言:“从未有女性将如此痛彻心扉的诗意诉诸画布。”

随着岁月流逝,卡罗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 1944至1946年间,她接受多次脊椎手术,并将复健过程中所经历的剧痛,以自画像形式记录下来,包括《破碎的脊柱》(The Broken Column,1944)、《无望》(Without Hope,1945)、《希望之树》(Tree of Hope,1946)及《受伤的鹿》(The Wounded Deer,1946)。 1953年,她被迫接受右下肢截肢手术,一年后便与世长辞,享年仅47岁。

FRIDA KAHLO (1907-1954)

Self-Portrait (Very Ugly)

FRIDA KAHLO (1907-1954)

Portrait of Cristina, My Sister

Frida Kahlo (1907-1954)

Dos desnudos en el bosque (La tierra misma)

Frida Kahlo (1907-1954)

Portrait of a Lady in White

Frida Kahlo (1907-1954)

The Flower Bas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