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贺夫卡
灯火下肖像
油彩 画布 裱于木板
1945年作
签名:W.G. Hofker
来源
英国 伦敦 私人收藏
出版
To be included in the publication 'Willem Gerard Hofker', by Seline Hofker and Gianni Orsini, forthcoming in December 2013.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1936年,著名荷兰画家贺夫曼获荷兰航运公司经理委托,为荷兰威廉明娜女王绘画庆典人像画 。这份工作成为他生命中的转折点,因为荷兰航运公司其后再次委派贺夫曼 远赴荷兰东印度群岛五个月,专门绘画这个荷兰殖民地的风土人情。就在荷兰东印度群岛,特别是在峇里岛, 贺夫曼的艺术天份得以发挥,他和他的妻子Maria Rueter也完全投入了峇里的生活和文化。 贺夫卡于1902年5月3日在荷兰海牙出生,在多名艺术家的影响下成长:包括乔治•亨德里克•布莱特纳(1857-1923) 及艾萨克 •伊斯雷尔斯(1865-1934) 都是他家人的朋友。在这样的艺术环境熏陶之下,贺夫卡的绘画天份很快就受到注意。在Willem Arnoldus Witsen的推荐下, 他进入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之后进入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学院。 人像画是艺术学院的传统基本功,贺夫卡可以将他周游各地时的所见所闻– 新思维、文化生活和人物的刻划为创作练习的主题。 早在1938年,贺夫卡乘船到达了Batavia (雅加达),之后再去峇里岛。他们被岛上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之后又辗转到达「神明岛」,决定在当地定居。最初是住在丹帕沙市,后移居到艺术家村庄乌布。贺夫卡作画的主体大都是岛上年轻女孩及女士,同时他也很喜欢描绘皇宫和风景画。贺夫卡对美有独特的眼光,他细心挑选合适的人像作为画作模特儿。不论身分贵贱,他有时挑选的女孩出身贫寒,比如那些邻家女孩或家佣;其中仍不乏一些有名的女子,如年轻 Legong (峇里传统舞蹈)舞者Ni Tjawan 及Ni Sadri,她们穿着全套舞蹈服饰让贺夫卡作画。 《灯火下的肖像》(Lot 32)就是人像画画家最喜爱的动态绘画主体之一。年轻的峇里岛舞蹈员Ni Kenjoeng ,曾多次出现在贺夫卡的画作中,然而要画出坐在抬灯旁的模特儿,贺夫卡尝试将主题抽离峇厘岛风俗与寺庙的异国风情,在此作品中,他以油画方式表现出Ni Kenjeong 的优雅的姿态与美丽容颜是无国界文化的分别。她的双眼正向下望,暗示主角庄重谦虚的气质。她迥避前方的眼神,被画家完全捕捉,刻划得非常纯熟细腻,似乎要传递一些讯息给观者。贺夫卡的峇里作品系列中,不少是绘画裸体女性,为这些作品增添了几分情色色彩,即使这不代表现实中艺术家实际的亲密关系。事实上,贺夫卡与 Ni Kenjeong之间有着深厚友谊,因此画中女主角能以自然的姿势和放松的神情,让贺夫卡尽情挥洒。贺夫卡深入了解其画作模特儿特征,很多时候同一个主题会以不同绘画媒介出现多次,如 《灯火下的肖像》的另一个版本是一幅石版画。这一幅油画完全表现了贺夫卡对绘画布料处理技巧的高明,和对光影的呈现方式更是一绝,使得贺夫卡被誉为人像画高手。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