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梅原龙三郎
梅原龙三郎曾多次来台旅游写生,担任台展审查委员,对1930年代的台湾画坛具一定的影响力。他留欧时师承雷诺阿,返日后推动洋画日本化,将西方印象派的光影、野兽派的色彩和日本传统艺术加以融和,衍生出内容在地、色彩鲜艳奔放而线条造形抢眼的作品,即梅原龙三郎特有的「日本式西画」。
素描为绘画之本,梅原龙三郎深厚的素描功力在《姑娘》(Lot 218)中展露无疑,他以炭笔勾勒一位年轻女子,其秀气五官、微卷秀发、手臂线条与衣服上的皱折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梅原龙三郎仅藉寥寥数笔即成功表现女子神韵精髓。
1929年梅原龙三郎应邀到中国担任第一届全中国美展的审查委员,《西湖春晓》(Lot 217)乃于此时创作。光线和色彩的处理具印象派风格,梅原龙三郎利用湖畔树木将画面一分为二,山峰的弧度与湖岸的曲线相互对应,而明亮通透的颜色带出空气清新感,此外,梅原龙三郎将色彩平涂不追求景深,做二度空间平面化处理,使整体画面的透视感降低,这种技法带有日本浮世绘的影子。
《戛纳》(Lot 219)中梅原龙三郎使用野兽派的热情色调,高彩度的橘、蓝、绿对比,加上金、银二色,将华丽且充满装饰性的色彩感染力发挥到极致。他藉由强而有力,一气呵成的粗放笔势 ,让观者感受到画面中蕴藏的活力。梅原龙三郎使用西方媒材绘出在地主题,运用丰富多变的色彩与生动奔放的笔触,展现他独特的艺术形式与精神层次的在地特质,将风景画从单纯写生扩大到地域特色的精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