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IGHLY IMPORTANT IMPERIAL EMBROIDERED SILK THANGKA
A HIGHLY IMPORTANT IMPERIAL EMBROIDERED SILK THANGKA
A HIGHLY IMPORTANT IMPERIAL EMBROIDERED SILK THANGKA
56 更多
A HIGHLY IMPORTANT IMPERIAL EMBROIDERED SILK THANGKA
59 更多
美国私人珍藏
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大明永乐年施」单行六字楷书款 132 x 84吋(335.3 x 213.4公分)

细节
本拍品做工精巧绝伦,全图用金线和五彩丝线绣成,
以墨绿江绸为地,满绣曼妙规整的团花卷草纹,并
用金线勾勒轮廓。唐卡正中的红阎摩敌显忿怒相,
怀抱淡红身的明妃金刚伯达里佛母,明妃左腿缠绕
红阎摩敌腰身。红阎摩敌右手高举过顶,挥舞一根
饰各色相人头和金刚杵的天杖,左臂紧拥面向他的
明妃,手持嘎巴拉碗(又名骷髅碗)。二人足踏蓝
身死神,后者腰系虎皮裙,头戴宝冠,匍匐在五彩
莲华座上的棕色卧牛背上,后者为明王与明妃坐骑。
唐卡上沿有两排坐在莲座上的如来和菩萨,上排最
左为嘿噜迦威罗瓦金刚,最右为文殊菩萨,中间是
五智如来,即宝生佛、阿閦佛、毗卢佛、阿弥陀佛
和不空成就佛。下排最左为绿度母,最右为白度母。
唐卡下沿有七供养天女在莲座上起舞,一手高举盛
满供品的祭盘。唐卡四沿镶黄边,其上绣金刚杵纹。
唐卡右上方的白度母之下用金线在红缎上绣「大明
永乐年施」单行六字楷书款。本唐卡配一清代绢制
裱边。
来源
锡金札西南嘉法王于1940年代馈赠予英国友人 私人珍藏,于1977年11月16日经伦敦佳士得拍出(拍品92号) 1994年6月2日经纽约佳士得拍出(拍品225号),收益归耆那教艺术文 化基金会所有 私人珍藏,于2002年4月29日经香港佳士得拍出(拍品542号)
出版
Pratapaditya Pal撰〈An Early Ming Embroidered Masterpiece〉,刊于 1994年5/6月出版的《Christie’s International Magazine》页62–63。 《 锦绣罗衣巧天工: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图录编号25。香港市政局 和香港东方陶瓷学会联合主办,并得辽宁博物馆大力协助,筹办方为 香港艺术馆。香港:市政局,1995。 Valrae Reynolds撰〈Buddhist Silk Textiles:Evidence for Patronage and Ritual Practice in China and Tibet〉,刊于《Orientations》1997年4月刊页58 图八。 Michael Henss撰〈The Woven Image: Tibeto-Chinese Textile Thangkas of the Yuan and Early Ming Dynastie〉,刊于《Orientations》1997年11月刊 页35。 贺利、倪明昆等合撰的《明代宫廷艺术展览》页66、68–69图录编 号29。 旧金山:旧金山亚洲美术馆和Choong-Moon Lee亚洲艺术文化中 心,2008。
展览
1995年6月至9月举行的《锦绣罗衣巧天工: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图 录编号25。香港市政局和香港东方陶瓷学会主办,并得辽宁博物馆大 力协助。 《明代宫廷艺术展览》页66、68-9图录编号29,展出地点包括旧金山 亚洲美术馆(2008年6-9月)、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2008年10月 至2009年 1月)及圣路易斯美术馆(2009年2-5月)。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唐卡主题是降伏死神的红阎摩敌,亦即文殊菩萨的三种降阎摩尊变化 身之一。他一手挥舞天杖,一手持骷髅碗,怀抱明妃毘院利金刚,象 征悲智双运的圆满境界。明妃左擎骷髅碗,右执金刚钺刀。二人背倚 赤焰身光,脚踏头戴宝冠的死亡之神。死神双手分执索和杖,身下卧 牛亦饰珠串璎珞,其下承红日轮和莲座。二神均戴五骷髅冠,红阎摩 敌的宝冠饰佛陀像。 此作精美绝伦,近似例包括西藏拉萨大昭寺的两幅大型刺绣,图见张 仲立于《文物》1985 年第11 期页66–71 发表的论文。这两幅大昭寺 唐卡的构图与本拍品大同小异,其主题之上均有两行较小的主尊,下 界也有七供养天女。一幅唐卡描写的是蓝身胜乐金刚和红身明妃,其 神祇的布局与本唐卡同出一辙(图一)。大昭寺的另一幅唐卡是以文 殊菩萨化身之一的大威德金刚为题。此例很可能属于另一个系列,因 为其画面最上排共有十二位尊神坐像,第二层有四尊(图二)。就风 格而言,这与红阎摩敌与胜乐金刚唐卡上方「七尊二神」的构图截然 不同。颇堪玩味的是,胜乐金刚背景的绿地与红阎摩敌唐卡十分接近, 但大威德金刚唐卡却采用了蓝地和绿色绣线,配色大异其趣。 蒙古入主中原之前至元代初期,中原藏传佛教徒泰半信奉萨迦派。时 至元末和明代,噶玛噶举派俨然已成朝中的主流教派。噶举派第三世 噶玛巴于公元1333 年访华;1360 至1364 年期间,第四世噶玛巴亦在 朝中侍奉;1405 至1409 年期间,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访华,并获 永乐帝(公元1403 至1424 年)赐「黑宝冠」。有关详情可参考 S. L. 与J. C. Huntington 合撰的《Leaves from the Bodhi Tree: The Art of Pala India(8th–12th century)and its International Legacy》(俄亥俄州代顿: 代顿艺术博物馆,1989)。 西藏文献称永乐帝为文殊菩萨化身,而永乐帝致萨迦法王的邀请 函中,亦自视为「内圣外王」的转轮圣王,详见M. Henss 撰〈The Woven image: Tibeto-Chinese Textile Thankas of the Yuan and Early Ming Dynasties〉,载于《Orientations》1997 年11 月页32–33。第五世噶玛 巴曾应永乐帝的邀请为之传授灌顶,亦曾为明太祖及马皇后主持一系 列超荐法事。 永乐帝对噶玛巴活佛的法力心悦诚服,除了潜心礼佛,对法王亦眷顾 有加。他曾谕令用绢本记载噶玛巴主持的法事,并将之送回西藏楚布 寺,终为藏学家H. E. Richardson 在1940 年代发现。其他纪念噶玛巴的 皇家御制器物包括鎏金铜器、丝织品和绣像,这批作品美不胜收、工 精料佳,备受汉藏人民推崇。是次拍卖的珍品「大明永乐年施」红阎 摩敌刺绣唐卡,很可能便是这一类的皇家赐礼。 本唐卡绣工精妙,布局构思缜密,再加上右上方的永乐年款,足证此 物应是永乐帝御赐噶玛巴之物。饶富兴味的是,罗文华在本图录页 27–51《明永乐款红阎摩敌刺绣唐卡考》一文中曾提及一位重要的藏 传佛教僧人西天佛子班丹什(生于1377 年,卒于1452 后)的传记, 此人曾奉旨迎请大宝法王至南京。据其记载,永乐帝赏赐予大宝法王 德新谢巴的礼物当中也有织绣佛像。 根据Pratapaditya Pal 前述著作第62 页所述,噶玛巴为永乐帝主持的法 事之一正好与本拍品的主题 — 红阎摩敌有关,若皇上命人制成红阎 摩敌唐卡以志其事,亦属顺理成章。1940 年代,锡金札西南嘉法王将 唐卡馈赠予英国友人,此物始流入西方。其实,锡金国王曾是本拍品 的主人亦不足为奇,因为自从第九世噶玛巴旺秋多吉(公元1556 至 1603 年)于十六世纪应邀至锡金兴建三座大寺以来,该国一直与藏传 佛教噶举派往来密切。如今,三寺之一的隆德寺便是噶玛巴的驻寺。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一幅同时期的刺绣唐卡,但面积比本拍品 小,其主题是九头大威德金刚(文殊菩萨化身之一),脚踏人、兽、禽、 半神和魔鬼,画面左上角绣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该幅唐卡断代为十五 世纪初,图见大都会艺术馆物馆《Bulletin》1993 年秋季刊页86–87 所 载的屈志仁(J. Watt)论文;文中指「其丝线细腻精工,营造出明晦 变幻、质感分明的效果」,此言同样适用于是次拍卖的唐卡。而且, 这两件唐卡均糅合了贴金箔和裹金箔丝线的元素。 另有两幅刺绣的残件可供参照,其原作大小和构图可能与本拍品大 同小异,两者曾于香港万玉堂与东京浦上苍穹堂于1988 举办的《宋 元明织绣名品展》展销会上亮相,图见图录页44–47 编号19 及20。 其中一例的主角呈站姿,手擎一碗酥酪,意态近似本拍品下沿翩翩 起舞的供养天女;另一例所示的是一名端坐的僧侣或主尊,其姿态 与本唐卡上沿两行坐像亦如出一辙。前者与克里夫兰美术馆藏乐神 绣像出自同一个织绣作坊,Alan Wardwell 在〈Important Asian Textiles Recently Acquired by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文中将之断代为十四 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的作品,详见《Oriental Art》1992/3 年冬季刊第 XXXVIII 册第4 期页250 图八。 另一件近似例是丝织大黑天护法大型绣像,其大小与本拍品大致相 同,右上角署单行楷书永乐年款。作品中的大黑天护法足踏一个匍匐 于莲华座上的人,背倚赤焰身光,上方有两排主尊,下方为七位翩翩 起舞的供养天女。此作曾于伦敦Messrs Spink and Son 有限公司1989 年的《The Art of Textiles》展览中展出,详见图录页26 编号23,书中 指碳十四化测试已证实它是明永乐时期的作品。该幅唐卡于2006 年 3 月29 日经纽约佳士得拍出(拍品275 号)。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一幅大型缂丝曼陀罗,图中右下角为红阎摩敌及 明妃,因左下角有元文宗像(公元1328–32 年),所以其断代为1328 年,图见大都会艺术博物馆《Bulletin》1992 年秋季刊页84–84。Dr. Wesley 与Mrs. Carolyn Halpert 珍藏一幅年代较早且较小的缂丝唐卡,其主题人物是坐在仰覆式莲华座上的胜乐金刚和金刚亥母,两者背倚 赤焰身光。根据右上角噶玛巴的帽式看来,这幅缂丝应是1308 年或 1360 至1364 年间的作品,因为只有第三世和第四世噶玛巴曾戴此宝 冠,第五世所戴的则是另一款赐冠,详见S. L. 与J. C. Huntington 前述 著作页356–357 编号125,图例载于页60。 此外,在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尤克托姆斯基珍藏中,也有一 尊永乐款鎏金铜红阎摩敌与明妃毘院利金刚像,此尊呈双身相,足踏 匍匐于卧牛之上的死亡之神,下承莲华座,此作曾于旧金山亚洲美 术馆与纽约西藏之家1991 年在纽约举行的《Wisdom and Compassion: The Sacred Art of Tibet》展览中亮相,详见图录页233 编号76。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IsoTrace 实验室曾用TO-4428 碳十四方法测试,化 验结果与本拍品的断代相符。

更多来自 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