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马克 ・奎安的《苏佛里耶尔火山下》描绘大自然的丰饶。几可乱真的鲜花大部分是兰花,粉红色和紫色的花瓣后藏着亮泽的小西红柿和娇艳欲滴的草莓,交织成丰富艳丽的色彩。黑色背景的衬托下,红黄两色的水果和花朵绽放活力与生命力,令画作变得更生动。奎安以鲜艳细致的笔触描绘盛放的花朵与水果,结合了艺术史上最常见的静物画技巧。静物画在几个世纪间由具象作品不断演变,到1888年梵谷创作出举世闻名的《向日葵》,描绘花朵绽放和枯萎的各个阶段。奎安对细节的讲究,令《苏佛里耶尔山下》成为现代静物画的代表作。
奎安经常以鲜花为主题,这种技巧在多年来不断演变。他一直希望打破艺术与科学的隔阂,尝试以创新 的技巧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冷冻各种植物。他小心翼翼地把冷冻的雕塑存放在冷藏容器内,既强调生命的脆弱,亦指出人类对尝试操控自然和时间的执迷。他的“花”画作系列亦延续这个主题,他说:“以前我会拍摄冷冻的鲜花艺术装置,然后用来创作版画。几年后我开始绘画鲜花的油画,所有作品里的花朵都是同一天在伦敦的鲜花市场或花店买回来的。伦敦现在是欧洲北部的枢纽,大部分植物都不是在本地种植的。这些作品探讨我们与大自然之间已脱节的关系,还有自然的本质。”(马克・奎安,摘自 “Marc Quinn–Myth”展览目录,维洛那Casa di Giulietta,2009年,第73和74页)
紫红色的兰花是画作的焦点,而这种花对奎安亦有着特别的意义。“兰花就像完美的小型雕塑一样,色彩丰富,形状有趣,美态独特。花朵虽然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却与人类的生殖器官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明白色彩、生命与性都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元素。花是对生命的颂赞,我喜欢各种花,鸢尾花、向日葵和红掌都很美,不过却比不上兰花。”(布拉德利(L. Bradley) 撰,〈 Marc Quinn on Orchids〉,《 Another Magazine 》,2011年11月14日) 。
在其他作品系列里,奎安开始直接探索大自然。他的雕塑系列“永恒的春天”(1998年)把盛放的鲜花浸在冷冻硅胶里,成为静物雕塑,而设于米兰 Fondazione Prada 的艺术装置《花园》 (2000年) 亦是用同样的方法创作。这些花朵被冰封于某一个生长阶段,令人想到梵谷在《向日葵》里表达的时间观念,而这幅作品亦深深影响了《苏佛里耶尔火山下》。奎安以近乎不合常理的人工方式描绘花朵,鲜花在盛 放的一刻被凝住,永远不能生长或枯萎,构思独特,而 《苏佛里耶尔火山下》 正好显现出这个主题。
奎安是1980年代青年英国艺术家运动的重要成员,其作品曾在各地多间博物馆展出,包括巴塞尔贝乐基金会(2009 年)、大英博物馆 (2008 年)、泰特利物浦美术馆 (2002年)、米兰 Fondazione Prada(2000年)与伦敦泰特美术馆 (1995年)。奎安亦曾参与多个重要联展和双年展,包括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2013年)、中国广东美术馆和北京首都博物馆展览 (2006年)、光州双年展(2004年)、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年),以及伦敦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展览(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