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传统水墨以物入画,以中国古代的文人气质为依托,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而李津的绘画与这种借物抒情的“ 清赏 ”和传统文人画以自我界定及孤高的表达背道而驰 ,他通过自嘲或反讽的形式,把个人思想释放到贴近现实的表达语境,在看似媚俗且充满肉欲的画面里,李津以凡夫皆有的世俗之心,反映人与物本质的形与神呈现生存的乐趣。
李津以古代文人墨客的方式,巧妙地把流行歌曲《 两只蝴蝶 》(Lot 134)的歌词以题跋的形式,将诗 、书、画三元素共构在如古代山水画般的12米长幅卷轴中。歌曲发表当年风靡全国,并成为流行文化的代名词,词曲通俗易懂,契合李津作品一贯从贴近生活的大俗中,独立出简单的情趣与美感。穿插于画面章节间的诗句,“ 柳叶儿我为您双眉频皱,藤叶儿我为你缠在心头”、“竹叶儿空心自守,荷叶儿珠泪流”,是节选自明代万历朝兴起于民间的时调小曲《 挂枝儿 》,这首出自冯梦龙的词曲,甚为风行,所谓 “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 举世传颂,沁人心腑 ”(沈德 符《万历野获 编 》 卷 25 ),艺术家将古代与现代两部抒写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在《两只蝴蝶》中,跨越时间之藩篱,在长卷中相互交错与对歌。
李津以随性慵懒的笔触,刻画出自身在画中闭目冥想的模样,任其脑海的思绪如蒙太奇般随着乐曲的节奏在画面中铺陈。画家本人在作品中身兼数角,皆与身边女伴 同乐。长卷中关于“ 欲 ” 的繁复表达,如同法国洛可可艺术中,通过绘画男女之风流韵事,和纵情享乐的生活,以表达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及审美意趣。看似奢靡无度,实质是艺术家从贴近生活的大俗,转换出 源于生活的情趣与美感。
古人所谓 “ 食色性也 ”,画中人沉溺于由美食和女色堆栈而成的欢愉世界中,虽从表面意象看似是个人追求的私欲,但实质是一种自我精神探索的过程。在这个日新月异,到处充斥着无尽欲望的功利社会,反显出艺术家自身的一种知足常乐,热爱颂扬生活之淡然心境。虽无文人雅士般籍 “林泉高致” 以示鸿鹄壮志,但李津通过 “求近不求远” 的直观表达方式,使作品展现一种 具 “家常主义” 的日常感,经由此将属于生活的乐趣与自得展露无遗。这种 “浓后淡之” 的悠然韵致,如老生常谈,因此画中所现是经过艺术家岁月蹉跎后所总结出的顿悟。在传统的水墨媒介中,艺术家以附着于这个时代的语言,如此真实且触手可及的表达方式,似乎对现代人来说更有共鸣。穿插在画中油亮鲜活的美食,虽同与宋代文人画常 “借形寄意” 的手法相似,但李津笔下所描绘如酒池肉林般的饕餮盛宴中,不仅展现出一种专属与其个人化的意趣,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人生得意需劲欢,莫使老来空泛泛”,更是展现出人生在世、及时行乐的亘古真理。“俗到极处方成雅”,李津以其谐趣的艺术语汇,通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当代水墨形式,邀观者一同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