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朱沅芷
自爱
油彩 绢布 裱于纸板
1929年作
款识: Yun Gee 蓝亚洲芷沅(右下)
来源
法国 私人收藏 欧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08年《行旅生涯:朱沅芷与朱礼银之绘画》乔伊斯.布罗茨基着,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图版,第30及74页)

荣誉呈献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阅状况报告或联络我们查询更多拍品资料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美籍华人视觉艺术家朱沅芷、赵春翔、魏乐唐及陈荫罴,与同时期在欧洲进行抽象探索的赵无极及朱德群并驾齐驱,他们的作品把握时代艺术脉搏并结合传统美学加以重新阐释,同为二十世纪抽象艺术发展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海外华人艺术家。 在色彩运用上,和同代画家比较,朱沅芷是十分自由奔放,色域宽阔,在平凡物象、甚至是人体肤色中,大胆使用普蓝、深红、桔黄、柠檬黄、青莲等一类烈性颜色,这是十分罕见的,有很强烈的塑形和表现效果。《裸女坐像》(Lot 408)。也因而表现一种现代感,有着童话、魔幻、超现实的梦幻气氛。特别是他画的仕女肖像,被分解为几组色块,色彩像是车轮转动般,有一种分崩离折之感,人物似乎快要融混到同色系的背景里,但仕女的物体轮廓却又始终清晰可办,界定清楚,游转于具象与抽象、平面与立体之间,画面充满了立体派所强调的音乐性、律动感觉和纠结错综的空间层次感。 1927年,经由法国穆哈特王子、王妃的引介,朱沅芷启程前往巴黎,进一步拓展他的艺术事业,立下「融合东西文化的目标」。巴黎时期的朱沅芷仍积极探究各种艺术流派的表现方法,于是其风格和元素都有了改变。朱沅芷的艺术语言从强烈对比的原色谱色彩性、律动性转变为线条、结构性和心情意境之营造。《自爱》(Lot 408)描绘一名中国文人面对仙鹤的场景,两者彷如对着镜子互望。艺术家通过线条刻意强调两者相近的形态,以及超越常理的相同高度,再加上偏暗的泥土色调,创作出如梦一般的奇景。 《美国少女肖像》(Lot 579) 创作于1928年,同样是巴黎时期的创作。此幅肖像受到毕加索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人像的影响,尤其是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09年夏所画《费尔南德头像》。相较毕加索的大胆分割几何体及颜色的中和,朱沅芷的少女像构图含蓄却用色大胆鲜亮,可谓用色块的强力组合来重新诠释立体主义时间空间理论。右下角宛若印刷体的签名隐喻综合立体主义,通过文字回归画面本身的二维性(图1)。朱沅芷1928年2月与德裔诗人洛丝结婚,此幅创作于五月的作品有可能为新婚夫人速写,实属珍贵。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艺术 (日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